第六一零章 天大的黑锅

作者:眀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尽冤屈。便是一向韬光养晦的刘芳都看不下去了,屡次秘谏太后。

崔光与游肇更是据理力争,时不时就与元英吵的脸红脖子粗。

然而高英终究只是一介妇人,尽居深宫,又能有多少明辩是非的能力?

前有元英、元澄数朝元老,元氏亲王以权衡之名,行压迫之实,后有高肇暗进谗言,终是逼得一代能臣假死循之。

至于李承志早有不臣之心,简直是笑话。

若是他早有贰念,焉能冒着暴露的风险,尽遣李氏部曲解沃野之威?

若是那时元英、元澄莫要猜忌予他,朝廷也大方些,授以实爵,十有八九能使其彻底归心。

可惜,事与愿违……

刘芳与游肇一个掌太常,一个掌太府,且对兵事知之甚少,也很少插手,故而索性闭口不言。

元澄与元诠则是暗暗惊骇,左右为难。

惊骇的是才只一年,李承志为何就能长成庞然大物,竟能与月余之间大破罗鉴与元鸷十万余大军?

如今更是此消彼长,其害更甚于高肇。若不将其诛除于弱小之时,而任其成长,必然致灭顶之灾。

而偏偏朝廷恰至前力不足,后力不继之时?

办法倒不是没有,无非就是驱虎吞狼。

就如高肇,他既然能与罗鉴合谋,定是已知李承志必为大患,更甚于朝廷。如今又闻此噩耗,焉能不知若依旧与朝廷征战不止,不论谁胜谁败,最后只会便宜李承志?

是以才会予信使行予便利,将罗鉴与元鸷之急报尽快送予奚康生,并秉至京中。

其实不言而喻。

这倒好办:便是不能将其招降,至少可施以缓兵之计。再后再诏令奚康生挥师西进,征伐西海。

但问题是,有罗鉴与元鸷前车之鉴,奚康生这十五万大军,不一定就是李承志的敌手。

所以,元澄与元诠才会为难:若想一劳永谗,就只有行“驱虎吞狼”之计。

这虎不为南梁,便为吐谷浑,甚至还要加上柔然。吞的自然是李承志这头狼。

但吞了狼,虎若是不走又该如何是好?

更何况,与世仇媾和,非心坚志毅之辈不可为,其余不论,只是世人之唾弃,身后之骂声,就非一般人能承受得了。

而向太后建言也罢,出使敌国借兵也罢,非元澄与元诠不可为。

不说别人有没有这个资格,够不够份量背这口天一般大的黑锅,便是他二人把持军权,不令崔光、刘芳、游肇等人染指的过往,那二人除非比猪还蠢,才会替他们分忧。

元澄尚可,只因与高英不止一次商议过此事,是以早有决断。但元诠却了肠子都要悔青了。

早知要承担这么大的责任,当初哪怕拼着太后降罪,也要坚辞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