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扎不下去?
一轮标枪后,当即就有三四个和尚被撞下了马。
刚刚被整顺的一点的乱兵,更加的乱了。
乱兵阵中,几个和尚还在奋力的砍杀和呼喝着,想要维持阵形,让枪兵布阵,但杀的越厉害,贼兵就溃的越快。
有一个就有两个,有两个就有十个……只是眨眼的功夫,官道下的农田里,密密麻麻的跑满了乱兵和乱民,像是蚂蚁一样。
完成第二轮斩杀,刚刚转向朝西的李丰目瞪口呆。
怎的溃的如此快,爷爷还没射箭呢?
别说他没料到,就连李承志也没料到。
按他的计划,趁敌兵自大,先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让李氏骑兵以一到两轮投射和冲杀,彻底镇住乱军的骑兵,让乱兵不敢冲击车阵,以保证车兵从容布阵,尽可能缩短中军攻击的战线宽度。
然后中军压进,两翼骑兵辅助吊射,将乱兵尽可能的赶到城墙下。
只要守城的兵将不是猪,至少知道往下射箭吧?
但谁也没料到,只是骑兵的两轮冲杀,贼兵就彻底溃了?
而且东线溃的更早,只用了一轮……
主因便是那两千准备被押往泾州的乱民。
有男有女,都是青壮,全被捆着双手,一长串一长串的连在拉粮拉财货的马车后,或是骑兵后面。
四周则有枪兵看押。
李时冲过来时,东线的这一百骑兵还在手忙脚乱的往下解连着乱民的绳扣。
毕竟拖着这么长一串的人,别说打仗,逃都逃不利索。
结果绳扣刚刚解开,标枪就来了。
这玩意可不认你是兵还是民:枪兵好一些,至少没被捆住手,知道往车后躲,骑兵和乱民可就糟了殃。
特别是乱民,还被串在一起,只能胡乱的躲。
人在恐惧下的爆发力有多大?
还是几十个被串连在一起的人?
别说骑兵,那三十多车辆马车,至少有二十辆当场就被乱民拉翻在地,刚刚躲到车后车下的枪兵被压死压伤了至少一半……
看枪兵大乱,对己方骑兵没有了危胁,敌骑更是自顾不瑕,大多连枪都还没摘下来,李时瞬间就抓住了战机,临时改变战术,竟然不闪不避的杀了上去。
都没坚持过一分钟,这一百杂骑便死的死,逃的逃……
看到这里时,李承志差点拍手叫好。
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一个部将的临机应变能力,往往能决定一场局部战争或小规模战役的胜利走向。
虽然即便没有李时的这临机一变,这场仗也能打胜,但不妨碍李承志对他的赞叹和欣赏。
就是这中间的度不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