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往上的好马。
再加上原有的百余匹,与城下缴获的,再从县中大族征借一些,凑够一千战骑,完全没问题。
这才是李承志豪言,只要给他三千丁卒,他当能破二十万乱贼的底气所在。
骑兵,是冷兵器时代当之无愧的王者。
所以,不管能征来多少丁卒,他只会围绕这一千战马,打造战兵,不管是骑兵,还是马上步兵。
李承志估计,乐观一些,县中各族、各党、各堡要是都能紧力配合,再加李家的百余老卒,当能凑五百可策马开弓的骑兵。
一骑双马,刚刚好。
如果大族不配合,那就只能挑选壮卒,武装一千马上重步兵,将机动性达到极致。
李承志大致估算了一下,每个重步兵耗钢至少也要在五十斤左右……不是他舍不得,而是再重的话,就没办法打仗了。
其中札甲、胫甲、甲裙、头盔,合计约三十五斤,枪头枪纂五斤、横刀三斤、每人再配四分之一平方大的方盾,堪堪五十斤左右。
马只配脸甲,胸甲,颈甲,耗钢约在三十斤左右。马身则全用木甲,至少能防往普通的猎弓的短弩。
这样一算,武装起一千能骑马的重步,至少要精钢八万斤。
即便那六万斤铁料能炼出六成以上的钢,缺口也在三万斤左右,换成铁料,又得五六万斤。
但李承志不是很担心。
今时不同往日,有一城做后盾,不用再担心被乱贼断了后路,比在崆峒山上时,不知强了多少倍。
甚至连粮食都不用太发愁,剩下的好远两千斤铜完全可以先拿出来周转。
也就是耗费五六百斤彩铜的事情,或是从县中大户里这里买,或是让胡保宗派人,再往高平镇走一趟。
朝那离高平镇更近,左右也才百多里路,两日就能跑个来回。
想到这里,李承志又有些自嘲,放到后世,这怎么也得是上百万规模的生意了,自己竟有些看不上眼?
但再想想,要是这八万斤钢全部打成札甲,岂不是还能翻着倍的往上滚?
以现在炼出的这种高碳钢的强度与厚度,至少能打四千套札甲。
如果拿出去换粮,一套至少在三百石往上,合一百二十万石,折一亿四千斤……
靠李家那三千亩私田,要攒四百年……
算到这里,李承志的头皮有些发麻。
自己不知不觉间,竟然干成了这么了不起的大事?
怪不得李松等人对自己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跟神迹有什么区别?
也怪不得这些混账自信心如此膨胀……
李承志猛吐了一口气,使劲的甩了甩脑袋。
都到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