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回回都如此奖励?
别说刘慧汪真的坐拥二十万之兵,就是只有一成,也有两万。真要全剿了,这又得多少钱粮?
看李显如山一般的堵着帐门,不用担心有人进来,李承志微微一笑,又狡黠的眨了眨眼睛:
“舅舅宽心,用不了那么多的……我只说阵斩,又没说俘虏……”
郭存信先是一愣,而后双目一突,像是见了鬼一样的盯着李承志。
还能这样的?
自己这外甥,鬼心眼怎的如此之多,在如此庄重肃然的军令中都能打埋伏?
一词之差,结果却天差地别。
郭存信都已不知说什么好了……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一句,引申自《孙子·谋攻》,也就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那一篇。
本意是,即便是以十倍的兵力围歼敌人的情况下,如果强行杀敌,自身也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因此,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古代战争中很少出现阵斩比很大的战例,九成九都是击溃,或是俘虏。
真要到不得不杀的程度,也只会先俘后杀,比如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
而且李承志还着重强调了战时法令:听金不退,或擅自脱阵者,当斩!
在这个前提下,没人敢冒着砍头的风险去抢那点军功,再加这些乱兵的战斗力肯定不怎么样,九成以上是大比例击溃,或是俘虏,根本费不了多少粮……
郭存信忍不住的一声长叹:自己真是白操心了!
其实李承志还有一层用意:招降!
善战者而屈人之兵……
有能削弱敌人,同时能壮大自己的办法,为何不用?
如果乱兵知道对面的兵卒只要杀敌就有赏赐,不打仗的时候竟然都有钱粮可拿,战死后,家人还能得到巨额抚恤时,心里会怎么想?
李承志不信乱兵个个都甘心做贼,愿意死心踏地的跟刘慧汪一条道走到黑?
消息传过去之后,绝对会有整营整营的乱兵来投。
至于归降后如何改编,自然是李承志说了算……
但即便没有当成兵,而是被被改编成了民壮,也比跟着当反贼,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说不定哪天会被官兵清剿丢了命的强。
看看收编自昭玄寺的那些僧丁就知道了:跟着李承志,竟然比在昭玄寺当佃户的时候吃的还饱?
脑子吃肿了才会反叛……
至于人多了怎么养的住?
和招降士兵是同样的道理:看朝那安定如常,竟连春耕都没耽误,其它县的乡绅豪强就不眼热?
定是会争着抢着请义师入境平叛,钱粮自然就有了。
泾州一年的收成拿出一成来,也够养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