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也罢,若没有皇帝的授意默许,借高肇一百个胆子,他也做不出来。
他就是个背锅的……
自己都能想到的问题,杨舒这些人想不到?
那就有意思了。
杨舒这些人到是想清君侧,还是说,他们的终极目的,是想反了这元魏皇帝?
怪不得会被称为“志同道合之士”?
听,多熟悉的词儿?
但李承志又有些不解。
就算想造反,也不应该是自己呀,为什么就不去拢络李始贤?
与元魏皇室要仇有仇,要怨有怨,领军打仗更是一把好手,不比自己更合适?
不对,谁说没拢络过。
为何是同样的罪名,轮到赵氏,十几个族人子弟人头落地。但换成李始贤,才只是挨了一百鞭?
怪不得李时又说,李始贤见了杨舒就绕着走,自己还以为是李始贤以示恭敬之意?
这说不准,还真是在绕着走……
看他脸色急变,目露惊疑,郭存信哪还不知道李承志在猜什么,不由的气笑道:“你以为个个都如你父亲,脑子里除了造反还是造反?
只因先皇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留下的沉疴积弊极多,这些元族(鲜卑)显贵,已隐有不稳之相。
再加当今陛下心思深沉,难以逐磨,而这高肇假借陛下之名,构陷汉家士族门阀之事多有发生,延容公等便以为,应早做打算……”
李承志猛松一口气。
你早说吗,害的我还以为身边尽是一窝的反贼。
原来是这些人已从珠丝马迹中看出,这元魏的汉化改革的步子迈的太大,已然扯到了蛋,怕那些被强行压下去鲜卑人反扑,所以有备无患?
啧啧,这嗅觉,也是厉害了。
六镇起义的根本原因,不就是鲜卑贵族觉的元魏皇室的脑子坏掉了,可着劲的压迫鲜卑人,却极度的优容汉人所导致的么?
但即便已料到了又能怎么样?
该发生的依然会发生。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皇帝不是汉人。
汉族门阀想让元魏皇室彻底汉化,却忘了汉化的再彻底,元魏皇室骨子里依然带着胡族的烙印。
元魏皇室更清楚,如果真要让鲜卑彻底同化,这天下能不能轮到姓元的来做,都不一定。
结果便是当今皇帝只想着搞平衡,今天拉拢一下汉族,杀掉一批胡族,明天再拉拢一下胡族,杀掉一批汉族。结果便是两方都不讨好,哪个也没把哪个同化完全。导致矛盾日积月累,再终爆发……
看看六镇起义后,将北魏一分为二的西魏和东魏,想想都觉的可笑:前者主体是汉人,当权者却是汉化后的胡人。后者主体是胡人,当权者却是胡化的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