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飘动,李承志还误以为李松的人偷跑回来了。
多出来的这些,其实都是暂时移驻于朝那城外的那一旅甲卒和两营辅兵。
定然是斥候巡探时,撞到了李承志的白甲亲卫,便猜到李承志定然在车驾里。
他们想要见礼,但李承志在睡觉,李睿自然不会放行。
李承志有些欣尉:虽已非战时,更无自己管束,但即便是辅营,白甲兵的军纪并没有涣散,依然严守军律,将斥候派出了二十里之外。
不然辅营统帅不可能早早等在这里。
那是张信义,张敬之的堂侄,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李承志的堂舅兄……
他轻叹一声,朝身边的亲卫招了招手:“告诉张信义,让他好生收拢兵卒……我在司马府里等他,就不入营了……”
竟然过营而不入?
张敬之嘴唇微微一动,不知想说什么,但话到了嘴边,又让他咽了下去。
他很清楚,李承志在避嫌。
何止是不入营?
一旅白甲甲卒,四旅白甲辅兵,差点就让李承志给解散了……
为免后患,随李松循走的那四营,一半以上都是李承志大败李文忠之后整编的俘虏,小半是李宋两家的乡壮,及一部分僧壮。
所以剩下的五旅士卒,几乎全是朝那籍的乡壮。
按李承志的设想,便是从稳定朝那县民生的角度考虑,这五旅士卒都是要就地解散的。
但不管是奚康生,还是张敬之和杨舒,却没一个人答应。
开什么玩笑?
如此强军,是说解散就解散的?
你李承志不要,有的是人要。
奚康生想要充为州兵,杨舒想充为郡兵,张敬之则在头痛,整个朝那县才有多少丁壮,若这两千五百兵卒全被征召成了官兵,朝那县又该怎么办,地还种不种了?
再加李承志封赏还没下来,说不定就会封为带兵的军将,到那时谁也不用争,自然还归李承志统属。
所以几相一叠加,这两千五百兵的去向就先被搁置起来。
还是李承志亲自找奚康生分说,说士卒思乡心切,能否移驻至朝那城外。
只要不解散就行,奚康生自然就答应了。
这也是此战之后泾州戊卒、青壮折损近三成,但奚康生依旧有底气让高平镇军撤出萧关,换由泾州州兵来驻守的底气所在……
……
十里之距,转眼便至。
看着不远处那巍峨如山的白甲军阵,李承志心头一热。
“张信义这混账,都说了不见……”
嘴里骂着,李承志心忍不住的心里阵阵激荡。
这全是……我李承志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