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禅听完,也知道孙武此时与夫差兵法上的分歧,一个欲减少无辜伤亡,为百姓而忧,一个则是为称霸而战,如此一来,目的不一,兵法之用也不一样。
“孙将军勿忧,难得孙将军一生戎马能有如此胸怀,在下十分佩服。
至于吴王夫差,在下今日午宴之后也与他明述过,在下并不愿过多参与吴越之争。
只是孙将军此愿,在下也不想辜负,若还有人能解此局,想来孙将军也知是何人。
若让此人与吴王说清,或许可少伤百姓,而让吴国大胜。
此次在下所设列国之局,只是想一次清除现今楚国内患,并无挑起争伐之意。
就算是晋国阵兵,在下也有良策化解,让晋国不敢踏足楚国半步,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无疾而终,引兵自退。
至于楚国,局势已成,内祸必露,自然不会干涉吴越之争。
所以孙将军可以借楚之地,奇兵袭击越都,只围而不攻,围点打援。
这样越王勾践就会首尾不顾,不会再与吴王在战场之上进行硬拼,也减少了两国之损。
至于因此而造就的将来之势,在下也不敢言明。
还望孙将军体谅。”
王禅虽然说不帮孙武解决此忧,可还是把自己的对于两国的谋算说出,也就是利用五万佯攻楚国的吴国兵甲,借道楚国之境,直接攻击越国之都。
兵法之上可以称之为攻其必救,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可以理解为直接威胁其要害,就像面对一条蛇的进攻,举起斧头,作出攻击其七寸要害的地方,那么蛇头必然会回救。
也正合了孙武兵法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要旨。
而且王禅并此次并不愿过多的挑起战火,而伤于更多无辜,可吴与越之间必然有战事,不可避免。
以其让更多兵甲相对,战死沙场,不若以奇兵袭之,让两国因此而减少正面的冲突。
这或许是王禅能做的最好谋略。
至于能说服用吴王夫差之人,王禅虽未明言,可他知道孙武能够清楚所说是谁。
“先生之计,正是孙某之计,出奇不意,由王上亲率大军与吴国对峙,而孙某带五万轻骑,绕过楚地,直接围困越都,这样越国必然鞭长莫及。
若越王不投降,孙某有信心一月之内攻陷越都,这样越王纵是有二十万越国铁骑,也会于事无补。
前无进机,后无退路,这样一来,两国和谈再所难免,也保得两国百姓免于更多战火。
西王妃深得王上宠爱,可西王妃未曾不想吴国强大,甚至吞并越国,这样她的身份地位也会随之改变,她真的会为孙某而言吗?”
“孙将军放心,西王妃聪慧过人,自然知道在下之谋,而且有西王妃出面,将来若是越国大败,只要越王承认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