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消减了不少。
但他还是十分自负,至少从粮草上,从兵员上还是十分满意,至于范蠡的担忧,他却并不在意。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尽快拟定攻吴大计,以图实现他的雄心壮志。
“范将军的忧虑,也是在下的忧虑,可王上三年前与吴国一战,实在有辱王上之志,此次如此良机,他自然不会放过,还望将军多为王上考虑。”
文种与范蠡一出王宫,文种就劝着范蠡,他看范蠡一直面色有忧,知道范蠡是为越国而忧。
“三年前之事,后来范某深思,才觉得后怕,那时若孙武不留出一个缺口,那么我与王上就会被吴国全歼,战死沙场。
而之所以会留有此活口,当是鬼谷王禅之谋,他不想吴国就此强势,而越国牵制吴国,才能让楚国有平稳的机会实施其中兴大计。
而此时的局势,看起来对越国太过有利,种种巧合,实在不得不防。
范某领军多年,知道战场之上,没有什么完全有利之事,都是有利必有其弊,若一味高估己方实力,低估对手,实是犯是兵家大忌。
相国也有此忧,到让范某心慰,想来只要相国大人一直守住越都,将来之事,实难与意料,越国一切就拜托大人了。
此次出兵,范某必全力以助我王,相国大人不必有疑,只是若真的深陷鬼谷王禅的奸计,那也不得不做好最坏的准备。”
范蠡此时也是对着文种深深一揖,以示对文种的感激。
”范将军勿须如此,当年我们一同来越国谋事,幸得先王赏识,此生定为越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将军陪王上出征吴国,文种自会守好越都,还请将军放心。
若局势真的如将军所言,那文种就是死也要与越都百姓共存亡。
只是听刚才将军所言,吴与越之间,相互牵制,于楚国有利,这是鬼谷王禅的三足牵制之谋算,所以想来他不会看着越国覆灭,而让楚国东面竖立一个强大的吴国。
一切都是未知之数,将军也不必过于忧虑。“
文种虽然不懂兵法战略,可对人的认识还是十分透彻的,这也是一个种相国的基本能力。
特别是对于王禅的谋算,他也算是十分了解,对于范蠡的担忧,并不否定,却也不会像范蠡如此谨小慎微。
“嘿嘿嘿,不错,相国大人胸怀大度,气定神闲,到是范某关心则乱了。
此次鬼谷王禅如此谋算,也算是为越国创造了良机,若能就此灭了吴国,越国就不再是一个远离中原之地的不受人重视的小国了,自此也将能北上进击,与中原列国抗衡,甚至将来有机会一统中原,开创伟业。
欲成大事者,必要冒之大险,不可裹足不前。
范某就是过多的斤斤计较,过多谋算利益得失,反而难理把握机会,也是人臣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