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扰我楚国,那楚国还真不得不提早作谋算。
现在听王上一讲,马上就是清明,到是与太后孝顺之意相符,如此到显得老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还望王上原谅。”
“叔父也是为楚国谋算,多考虑一些总是好的。
何罪之有啊,又何须本王原谅,叔父忠楚爱国之心,本王十分清楚。
当年先王在时,就一直依重于子西叔父,为楚国操劳大半辈子,如今年暮还要为本王操持,实在难得。
本王现在身边无人,更是视叔父为楚国栋梁,是我楚国中兴的希望所在,叔父就不必为此忧心了。
越国与我楚国只有偏南一些荒芜之地交界,若越国想攻我楚国,只能绕道而行。
若是如此,实在有些费周折了,更何况,我南方楚地,也有驻扎少量兵力。
若越国也敢侵我楚地,只要舍一两城池,调集重兵即可阻拦越国兵甲入楚。
而若越国兵甲长驱直入,那以就是孤军深入,本王只要再征兵甲,就可让他们深陷楚国。
再者,现在吴与楚交好,若越国有动,难道越国就不怕吴国攻越吗?
越国现今之忧,在于吴国,而非我楚国,所以越王勾践当也明白此势,不会徒劳与我楚国为敌,这样也会让母后左右为难,想来越王勾践这点情义还是会给的。
此事叔父到无需担忧,连鬼谷先生都从来未考虑过越国。”
楚王听子西说起越国之事,心里也不得不防。
此次他的母后在此关键之时离楚回越,看起来越国真的必然会有动作。
而子西向来不会无的放矢,那么子西此问,就该是有备而问。
若说这白公胜今夜或明日偷袭楚都,想来司马子节也只会在这几日入驻楚都,这样若自己这个楚王死在这一场内乱之中,那么最后的得利者必然是司马子节。
而子西这样问起,一定是为将来而谋算。
二年前鬼谷王禅回楚,而促吴楚休战交好,而越国方面自然也不舒服,他的母后就已因此闹着别扭回过一次越国。
而子西似乎也不喜欢吴国,是因为当年子西抗吴,一直受吴国之辱,百无一胜,而他引兵入楚,欲图谋害昭王的意图也未能实现,所以对吴国并没有好感。
若此次子节当上楚王,那么再次联越攻吴或许也是子西必然之举。
看起来子西此时已为将来司马子节当上楚王在谋算,若能与越国联手攻吴,那么很有可能一次灭了吴国,这样楚国有利,而越国则更加有利。
可楚王也知道,吴与越不论任何一国灭亡都不利于楚国中兴,毕竟两强变成一强,失了牵制,这样对于楚国威胁会更大。
而若三强并立,那么相互牵制,这样楚国就会有一段相对安稳的时候来革兴,来中兴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