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舌辨群儒

作者:青虫月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事,百姓安居,这是秦国之治,也是秦国百姓之福,是秦王及诸位秦国朝臣之功。

而吴国一直受晋国扶持,以图牵制于楚国,这是因为当年楚国强大,与晋国南北对峙之故,而晋国与楚也算是旗相当,若楚国被灭,想来晋国就少了一个南方劲敌。

王老太师该明白一个道理,若楚国有恙,晋国可会与秦国交好而不互攻。

同理,当年楚国平王之时,就曾有太子建与晋国相谋,欲图南北联合,可当时平王却并不同意,反而驱逐了太子建,而选择与秦国联姻,平王娶了秦国孟赢公主。

若楚国不顾秦国之利,而与晋国交好,试问此时秦国又当何存?

王老太师当年兵法韬略样样精通,不会不知此理,更不会不体贴当年哀公及平王的良苦用心。

楚国这些年赢弱,抵抗吴国之侵,实则也是牵制于晋国,对于秦国百利而无一害。

试想若无楚国牵制北方诸候列国,而楚国又不与秦国交好,其它北方诸侯列国又是否会惧怕秦国。

秦国与楚,边境不足百里,可却有汉江相连,若秦国有难,楚国只需三日就可调集大军来援,这是其它列国不敢攻伐秦国之故。

此正是列国相互牵制而秦国得以安然无恙的原因。

王太师身为当年哀公左庶长,一国之师,当明白其中之理。

而秦国西北有戎狄、义渠之忧,内有晋国之危,若任一势力攻破关卡,攻陷城池,秦国之危甚于楚国。

楚国地处大江流域,封地广阔,纵是举国之兵,在楚国也不能集中优势,强占一城两城,却不能危及楚国整体,就算是秦国大军攻入楚地,王太师可否想过,秦军可能长久。

楚国牵制吴晋,这才是近几十年楚国衰败的主因,也是秦国得以保全的后盾。

楚国不忘当年秦国出兵之恩,可秦国也不该忘了楚国这些年付出的牺牲。

刚才在下说过,秦与楚是唇齿关系,唇亡而齿寒,当年哀公之智已十分清楚此理,故才与楚联姻交好。

不知为何此时,王太师却会否认此理,反而认为秦国可以独善其身呢?”

王禅从列国之交,到秦楚的地理位置说起,不仅反驳王太师的置疑,更拿前哀公的谋算来说,这都是秦国能以无恙的基础,是楚国在牵制着吴国与晋国,而保得秦国有利,而这些利却是建立在楚国牺牲之上。

王太师一听,自觉自己无理,看了看站在桌边的王禅,欲言又止。

“王太师,有何话就直说,鬼谷先生虽然年少,可却知书达礼,不会见怪的。”

秦王听着王禅的话其实心里也有打动,秦国这些年之所以能平安无恙,楚国也是为秦国牵制了晋国强大。

若要依当年楚国太子建之谋,那么就会牺牲秦国的利益。

先不说晋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