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第一次随皇太极杀入关内,就是走的这喜峰口。
当时皇太极说,伐楚如伐树,要一斧头一斧头地砍,那次入塞就是伐楚的第一斧。
时隔多年,自己又到了喜峰口,这一次……
“嘭!”
……
一片残破的金甲高高溅起,又跌落在地上……
秦玄策收起千里镜,从参谋手上接过一本册子。
他眯着眼,提笔在名单上的“济尔哈朗,脸瘦而长、白须、法令纹深”那一行划了一道。
“干掉了一个……”
“报!皇叔父辅政和硕郑亲王薨啦!”
“皇叔父!”福临悲呼一声,几乎要晕厥过去。
“皇上!皇上……”
岳乐根本没心思管福临的悲伤。
他感到很热,摘掉盔甲,光溜溜的额头上全是大汗。
“怎么办……怎么办……”
他心里念叨着,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郑亲王用性命为大清将军争取到的时间不多,必须想办法尽快从南面突围……
此时,唐节也捧着一本册子在看。
“岳乐,年二十五岁,脸瘦而长,唇上留细须……”
唐节就很想要把这一行也划掉。
他打算到时候在后面添一句“死于定西大将军唐节之手。”
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呼喊声。
“来了。”唐节暗道了一句,拿起千里镜看去。
“叫你他娘的跑啊……”
话到一半,唐节停了下来。
只见出现在千里镜当中的是一个个哭爹喊娘的老百姓,衣着褴褛,神色凄惨,正被清军驱赶着边哭边向这边奔来。
……
三年多以前,因王笑掘了清福陵,清军屠了永平府城。
府城被屠,加上随之而来的瘟疫与战乱,永平府境内人口骤减。
这次清军再次劫掠永平,也只掳到了五万余人。
虽然不多,清朝也需要这些人口弥补损失的人丁。
但眼下这种情形,岳乐显然是不可能把他们押回关外了,于是干脆驱赶着他们攻城……
唐节不知道岳乐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其实唐节自己以前也经常驱使百姓攻打城池。
那时候他不觉得自己有错,慈不掌兵,义军起事之初那么艰难,不靠驱赶百姓攻城靠什么?
后来,瑞朝立国,有了自己的治下之地,以前那些不相干的人就成了自己的子民,感觉就有些不一样了。
唐苙每天说要仁治要仁治,唐节一开始很烦他,但耳濡目染之下,态度渐渐还是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