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作者:镜前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秦王的名号来煽动起一定的政治号召力,弥补自身统治威信的不足。

当然,像苻洪老先生这样搞出一个“三秦王”的名头,就真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幸亏苻健改称秦王,否则苻坚这个一心汉化的有文化老好人,当然也要改称秦王了啦。

前、后、西秦的习称,除了前后秦也被冠以姓氏,称作“苻秦”与“姚秦”以外,由于三者的时代比较接近,便以影响较大的两个为前秦、后秦,而影响较小(几乎成天和“群凉”玩耍)的乞伏秦,则由于位于前后秦国都的西方,所以被称为“西秦”,命名方式类似于同时期的东方“五燕”(前后+西南北)。

然而,前、后、西秦最终也难逃如同秦朝一般昙花一现的“厄运”,先后被当年吃了不少闭门羹的老冤家“晋”与“魏”,甚至老冤家的手下败将“宋”一起祸祸完了(手动滑稽)。然后呢,又在唐式霸屏以前,出来“蹦跶”了一年半载。

在隋末群雄之中,西秦霸王薛举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不仅名头乍一听很像那西楚霸王项藉(韵脚都押着呢,一波666),人家可还是武力值高且正面怼胜过李世民的男人,要不是突然成了折翼天使(划掉)病故,关陇的秦与唐还是可以再斗上几个回合滴。

这个薛举-薛仁杲政权由于他自己便自称为“西秦”(类似西楚),所以自然而然,在有些语境下,会把薛举政权称呼为“西秦”,但是,由于乞伏氏已经有一个西秦在前面了,在通史语境下,虽然都不怎么出名,但也是冲突的,所以呢,姓氏就被搬出来了,称薛举之秦为“薛秦”咯。

综上,“秦政权”的得名,除了“嬴秦”是因为封地秦邑以外,其他四个均为“借秦自重”的关陇割据军阀,打出“秦”的名号本身,与血缘、姓氏什么无关,纯属“地缘”所致。而“秦”的名号,除了在这些个昙花一现式帝制王朝出现以外,还在“秦王”等宗室亲王爵号、“秦州”“秦郡”等陇西行政区划或东晋南朝侨置政区名称、“秦川”等民间习称中有所出现。

概言之,“秦州”、“秦郡”、“秦川”均为与那四个秦政权一致的“地缘”因素所致,只有“秦王”还是一个尚显威权的王爵名号。除了历朝“秦王”、四个短暂且尚武的秦政权,“秦”的名号便没有在其他国号中出现,这难道是汉儒以降,对“暴秦”刻意渲染,以致“秦”在传统语境中已成为如同“桀纣”一般的存在所致?

注: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子少昊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