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满贯”。
当然,前述经济大户、政治官宦、经律学阀、舆论名士也可以随便一个为先,慢慢集齐“大满贯”,寒鲲举的这个以经济基础为先的例子,只是其中最容易、最快捷的一个。这就是地方世家逐步渗透汉代选官制度的方式,注意,我用的动词不是破坏性的“瓦解”、“销蚀”,而是参与性的“渗透”,这就是这股子形势最可怕的地方,你根本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对手,因为对手是张“漫天罗网”。而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所面对的,与汉代选官制度一致,都是这张漫天罗网。
那么以九品中正为核心的魏晋南朝选官制度是为何能替代以察举征辟为核心的汉代选官制度呢?因为:二三十年的汉末大乱把汉代选官制度的基层执行根基搞残废了,曹魏政权不得不重新建设一套新的选官制度,并不是因为九品中正在本质上超越了察举征辟(辉格解释之向着考试进步的“进步性”史观)。
若从本质上看,察举征辟与九品中正其实都是一水儿的“品”举制,它们在制定之初与理想之中,都是以“人品”为追求目标的。只不过,在实践中,西汉的“品”尚且还可能是真正的“道德人品”,东汉的“品”已经是逐渐被大族垄断了的“伪道德人品”,而魏晋的“品”则稍微向西汉靠拢了一下,便迅速成为“家族阀阅之资品”。“人品”最终完全被“家品”取代。所以,无论从两者的设计理念上看,还是发展趋势上看,可是扎扎实实的“承前启后”(发展范式)关系,不是什么“革故鼎新”(进步范式),更不是什么“明珠暗投”(退步范式),是你汉制跌倒了,我魏晋制度小修小补一下就接着再跌倒的关系。
若从本质上看,察举征辟与九品中正其实都是一水儿的“品”举制,它们在制定之初与理想之中,都是以“人品”为追求目标的。只不过,在实践中,西汉的“品”尚且还可能是真正的“道德人品”,东汉的“品”已经是逐渐被大族垄断了的“伪道德人品”,而魏晋的“品”则稍微向西汉靠拢了一下,便迅速成为“家族阀阅之资品”。“人品”最终完全被“家品”取代。所以,无论从两者的设计理念上看,还是发展趋势上看,可是扎扎实实的“承前启后”(发展范式)关系,不是什么“革故鼎新”(进步范式),更不是什么“明珠暗投”(退步范式),是你汉制跌倒了,我魏晋制度小修小补一下就接着再跌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