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面,已经将诗中的情形完美的演译了出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如果说卖炭翁是白居易的代表作。
如果说卖炭翁里面的那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点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那么。
杜甫这一首《石壕吏》,可以说是每一句都能摧发出你的泪点。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陈凡的声音最后变得低沉。
读这一首诗,陈凡仿佛已经来到了那个年月。
你能想象。
当时的战争带给百姓是多大的痛苦?
这位老妇人自己几个儿子被征去打仗死了两个还罢了,竟然连老头都要抓去。
再看看这位老妇人的家庭,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更为让人掉泪的的还有“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翁没有抓倒,这个时候连老妇人也要了。
“哭了。”
“我也是。”
“这哪里写的是诗,这是战争记录日记。”
这会儿。
不管是男观众,还是女观众。
他们都已经不停的擦着眼睛。
因为泪水一波又一波不由控制般不断的涌现。
事实上。
这只是杜甫其中三吏三别里面的其中一篇。
剩下的五篇,同样让人甘肠寸断。
像其中《新安吏》,他写的是抓壮丁的场面。
《潼关吏》,则写的是战争时的场面。
《新婚别》,写的是刚刚结婚,但男人就要奔赴战场。
《垂老别》,则说的是老翁与老妇分别时的场面。
而老翁要去做什么?
答案是打仗。
是的。
战争到了那个时候,不说抓壮丁,连老翁都要抓过去。
而《无家别》,说是一位战士在兵败之后无家可归,又被抓去打仗的故事。
这一些都是诗人的亲身经历。
读这一些诗,你能看到的不仅仅是诗,而是诗里面反应的整个社会环境。
或者。
这就不是诗,这是活生生的历史。
闭上眼睛,陈凡感慨万千:“辞去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