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宋第一杠精!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您听听,无论是保温饱的粮食、成富贵的金钱、续姻缘的红粉佳人、显身份的车马随从,只要您来读书了,统统都有!

这么好的条件,您确定还不来读书么?

这个时代还真的是只要你读书有成,还真就是所求都有所得。

当然啦,这么好的条件,竞争激烈一点也可以理解嘛。

这么好的事情,权贵使点手段也很正常嘛。

这不,仁宗闹病的事情告一段落,年号也变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也随之而来。

包拯向皇帝上疏,疏名——《论取士》!

此疏一上,顿时朝野议论纷纷,因为包拯这一份奏疏触犯诸多权贵的利益了。

包拯在疏中强调了取士得当的重要性,甚至将此拔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

包拯在疏中说道:“治乱之源,在求贤取士得其人而已。”

所以他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朝廷对荫补的官员也要进行严格的测试;

第二,通过地方上的保荐制度提拔人才;

迅速用这些新得到的人才替换那些“奸妄”的官员。

如果朝廷真的按照包拯的建议来执行,那么诸多权贵通过荫补的子弟定然有不少要被刷掉的,包拯这算是犯了众怒了。

一时间包拯成了所有权贵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话说包拯从知开封府以来,得罪的权贵车载斗量。

疏通惠民河、打开衙门接官司,这两件事得罪的权贵多了去了。

但疏通惠民河是按照欧阳辩所出计谋借势,多方合力,包拯也因此并不算为人嫉恨。

打开衙门打官司,虽然其中多有权贵犯法,包拯执法严峻,不徇私情。

开封府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素以难以治理著称。

包拯成为开封知府后,便与那些显官贵族或是亲朋好友断绝了书信来往。

而凡是因为私人关系拜托他徇私枉法的,都一概拒绝,甚至当面羞辱一番。

这些让他得罪了不少人,但权贵们最多也就是骂一声阎罗包老而已。

毕竟包拯执法只针对真正违法的人,因为违法而被处罚的人虽然心中愤怒,但也知道自己犯法而无可奈何。

但这一次的奏疏是对着权贵们的根基去的,这就惹怒了太多人了。

权贵们想要反击弹劾包拯,但包拯自身清廉,为了严格执法,连亲朋好友都断绝了书信往来,这样的人又能够如何攻击呢?

私德无愧,为官做事又滴水不漏,这是想攻击而不知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