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及时雨欧阳辩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苏轼有些奇怪地看了看欧阳辩道:“那自然是报官啊。”

欧阳辩叹息一声:“如果连官府都不管这事呢?”

苏轼霍然起身:“那就告御状!”

欧阳辩摇摇头:“若是官家也有意袒护呢?”

苏轼断然道:“那不可能,堂堂大宋,总不至于连一个讲理的地方都没有吧?”

欧阳辩突然道:“死的人是一个婢女,犯案的是朝中宰相。”

苏轼沉默了下来,他想起来了,欧阳辩所说应该是去年的陈执中案。

苏轼虽然没有做官,但他是大约懂得的,苏洵也和他说过,陈执中因为婢女案被贬谪,那么冤杀婢女的罪行便不再追究了,而真正的杀人者也不会有人去追究了,这是约定俗成的事情。

看到苏轼的神情,欧阳辩大约是明白了,这个神情他在欧阳修的脸上见过,在包拯的脸上见过,也在王安石的脸上见过。

大宋朝的人啊,终究还是没有将婢女的命当命。

欧阳辩顿时有些心灰意冷,他还以为以苏轼的浪漫,应该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没想到……

欧阳辩自嘲的笑了笑,终究是自己过于执着了,人要超越自身时代的观念,是何其的难得。

欧阳辩一直想着从程序正确上去帮小石榴,但时至今日他才真正意识到,在这个时代,是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的。

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欧阳辩一笑扯开了话题,和苏轼聊起了诗词的问题。

欧阳辩的见识广博,来之后世的理论知识更加的先进,加上他总是能够偶尔来几句明清的诗词,倒是让苏轼钦佩不已。

因为苏家父子的到来,欧阳辩的生活里又多了一项乐趣,就是躺在躺椅上,听曾巩兄弟和苏轼兄弟之间的论道。

曾氏兄弟和苏氏兄弟倒是辩论得旗鼓相当,欧阳辩听得也是津津乐道,但一般不参与其中,只是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以高屋建瓴的见识对双方的观点进行总结,倒是让双方都颇为惊喜。

因为有欧阳辩用后世的观点的提点,让曾巩兄弟以及苏氏兄弟都有不少的感悟,写了不少的文章,大多是描写了双方的观点,最后结尾是【辩曰:】作为总结。

这个【辩曰:】里的辨自然指的欧阳辩。

他们写完文章后,大多会拿过来给欧阳辩指正,欧阳辩每次看到后面的【辩曰:】,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值了值了!

什么留名不留名的真的无所谓,主要是享受辩论的快乐嘛!

在这种辩论之中,苏氏兄弟以及曾氏兄弟和欧阳辩的感情与日俱增。

不过欧阳辩并没有对此感觉到满足,苏氏兄弟和曾氏兄弟只是捞到盆里的鱼,外面的汪洋大海里的鱼他也得去摸一摸才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