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塞翁失马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对这样的事情,吕诲等人自然不愿意看到。

实际上,从赵曙上台,台谏就相当憋屈。

作为一种监察制度,北宋台谏在朝廷事务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来,台谏的言论备受人主重视。

自从赵曙上台一来,台谏官们的其他奏论也多不被英宗采纳。

台谏所上奏章,大多一律留中不出,未作批示。

对比过去,不能不令当今的台谏官们积愤抱怨,这一次更是直接无视,让吕诲等人感觉到了侮辱,于是坚决辞去台谏之职,家居待罪。

赵曙倒是多次挽留,但吕诲等坚辞不受,并说与宰执大臣势难两立。

没办法,只得征求执政的意见。

韩琦回答道:“御史以为理难并立,若臣等有罪,当留御史。”

欧阳修也道:“御史以为理难并立,若臣等有罪,当留御史。”

这两人的意见好像是相同,但内里却是全然不同。

韩琦的回答则是表达了他的态度——他们认为与我势不两立,正好我也和他们势不两立,有他们没有我,有我没有他们,您看着办。

欧阳修的回答也表达了他的意见——对,留下御史!

赵曙很是犹豫。

政事堂已经分裂,欧阳修和台谏这一次达成一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琦虽然最终达成了任务,但却输掉了支持。

所以,赵曙的决定是——韩琦留下。

于是,吕诲出知蕲州,范纯仁通判安州,吕大防知歙州休宁县。

恰好赵鼎、赵瞻、傅尧俞出使契丹回到汴京,听说后也上疏要求同贬,因为之前他们都是台谏派的支持者。

于是,赵鼎通判淄州,赵瞻通判汾州,傅尧俞通判和州。

欧阳辩见状颇为感慨。

果然人可能会背叛自己的阶级,但是不会背叛自己的阶级利益。

按照正常来说,韩琦已经是众矢之的,因为连欧阳修也在反对韩琦,这时候赵曙应该将韩琦放外任,这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最多是过段时间,再将韩琦召回便是。

但赵曙不愿意,如果将韩琦贬谪,岂不是说着濮仪之议的结果是错误的?

所以韩琦不能走,要走的必须是反对结果的台谏们。

这才符合赵曙的利益。

欧阳辩对此颇为无奈。

他连日请假,一是抗议,二是为了送别。

于是,欧阳辩迎来他的创作高峰期。

治平三年二月二十四日,送别吕诲,于是有了《送吕献可知蕲州》;

治平三年二月二十五日,送别范纯仁,于是有了《送范尧夫通判安州》;

治平三年二月二十六日,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