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筹办听证会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司马光这些言官软硬不吃,如果不能够在道理上说服他们,那么一样是很难让他们信服的。

其实这所谓的听证会,欧阳辩就是要拿来弥合与言官的关系的。

宋朝的言官系统是个非常奇怪的系统,宋朝言官不像唐代时候那样,有专门针对皇帝的言官。

无论是御史台也好,还是谏院也好,其实都是对着官员去的,而且主要就是冲着官府去的。

以至于政事堂的行政经常被言官掣肘。

政事堂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和言官扯皮,而皇帝却能够高居台上,看着属下扯皮。

虽说权力有制衡是对的,但是在欧阳辩看来,言官管得太多,这就大大折损官府的效率了。

听证会这个首创,其实欧阳辩就是拿来专门和谏院沟通的。

有什么事情先在政策制定之初讨论完毕,后期执行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扯皮了。

作为一个后世人,欧阳辩虽然没有做过工程项目,但是对于工程的流程却是熟悉的。

一个项目从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工作次序,这样才不用来回扯皮。

御史台倒是还好,御史台对于政事一般来说并不会太多干涉,而是关注于官员本身的监察。

至于这次要针对的大地主们,是铁拳打击的对象,他们的意见不太重要,反正他们都是要反对的。

所以,这一次要说服的对象主要是政事堂、谏院。

虽然双方人数并不多,但欧阳辩并不打算省事将政事堂和谏院放在一起,而是想着分批次举行听证会。

这是有技巧的。

一般来说,人一多,意见一多,就会混乱,到时候反而找不着重点。

将各种人群分开来说服,反而可以重点突破。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将大家聚集道一起,看似简单了,但反而将事情弄复杂了。

而分开来举行听证会,看似麻烦了,但实际上却能够避免很多的麻烦。

至少是一个个的说服,然后积累盟友,形成大势,就像是战争一般,以多打少才是王道。

所以,欧阳辩的策略是先从政事堂开始,再说服三司、枢密院,最后才会举行一个大的听证会,到时候形成一个政事堂、三司、枢密院、谏院的联合听证会。

欧阳辩很忙,因为筹办听证会这个事情,别人是没有办法插手的,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怎么搞。

要举办一个成功的听证会,首先就要设置一个拥有严密规范公正的流程,确定话题内容重点,不然就成了泛泛而论的讨论会,容易流于形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