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16-217章

作者:花皮的皮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绝色,是用来渲染当时各大媒体是多么关注李香兰的。

可现在却发着呆,连照片都不知道拍,渲染就等于失去效果了。

“小叶,快过去提醒一下那小子,发什么楞呢!”因为不知道长野直男的身份,副导演气急败坏喊了助理。

导演藤田明二却赶紧拦了下来,带着狂热和专注说道:“别!把镜头对准,快点,一定要把这个完美的镜头拍好!”

在藤田要求下。

摄影师飞快把长野直男痴迷的色批模样拍了下来。

看到捕捉到的镜头,藤田这才松了口气:“这小子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这个...好像从未见过。”

“难道是新来的?这家伙太有表演天赋了,刚才那种痴迷一定是因为全心全意投入到了剧集中,这种人才一定要好好培养才行。”

“......”

《别了,李香兰》这部剧的核心,主要是通过描述李香兰这个人物,对战争的反思和忏悔。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家人称她为豆豆,出生于奉天附近的北烟台,不久举家迁往抚顺,祖父是佐贺县的汉学学者,父亲受其影响早年到华夏学习,后任职于“满铁”公司。

生在沈阳、后居抚顺的山口淑子,少年时代留在脑海里的那片血红让她终生难忘——1932年,她亲眼看到几名被绑的华夏人被宪兵当场枪杀,血肉模糊。

后来她才知道那与平顶山惨案——3000名华夏平民遭日军屠杀。

平顶山事件中,由于其父亲因“通敌”受到宪兵拘留,事后山口淑子一家迁居沈阳。

13岁时,山口淑子认了父亲的同学、当时的亲日派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为养父,她也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香兰。

由于她从小天生丽质,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当“李家有女初长成”时,她的艺术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军方操纵策划的伪“满洲电影协会”相中。

他们动员她入会,并决定将她大力包装,作为歌星推出,为侵略政策鼓噪。

年幼无知的她心中满怀对伪“满洲国”的无限希望,在奉天广播电台新节目《满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歌曲,更以一曲《夜来香》而声名大噪。

于是,“歌星李香兰”就这样被推上前台,并且迅速在歌坛和影坛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超级巨星”。

随着平洋战争的爆发,一面是杀气腾腾,一面是歌舞升平,在刀光剑影中,李香兰的歌声像搀和了迷魂药的葡萄酒,在抚慰人心灵的同时也消磨其旺盛的斗志。

虽然身处乱世,她受欢迎的程度却有增无减。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期,她在“日本剧场”的演出受到观众的热情捧场,居然有7圈半的影迷包围在她身边,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