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脑开发度的含金量,能够直接在脑海中实现一个简单实验的模拟。
而这种直接在脑海中模拟的实验,对于林晓的研究,将更有助力。
终于,林晓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了这些波相干叠加的一种规律。
……
“波长越长,亮纹之间的间距越大,如果红外线、紫外线、x光都是可见光,那么它们的间距应该遵守这样的函数。”
【△x=λl/d】
“然后计算这些缝隙的发出的波纹,将角度代入进去,就可以得到……”
林晓的办公室中,他低着头,计算着眼前的这些式子。
而后,他便排布出各种各样的模型与公式,比如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夫琅禾费衍射模型以及菲涅耳衍射模型等。
将他计算的结果分别代入进这些计算结果中去。
合并同类项,消除余项,约分、变换形式同除……
这些极其考验观察能力和知识储备的步骤,在林晓面前大概就像是在计算小学的二十以内加减乘除一样简单。
而一系列步骤下来,原本的那些复杂的模型和公式,自然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成了一个个看起来比较简单的式子。
这些式子之间,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却让林晓发现了其中的共同点。
这里面都出现了v/λ!
也就是波速除以波长,而其最终等于……f!
也就是波频!
看到这个结果,林晓皱起了眉头,“光的频率?粒子性?”
他一直在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因为他想要研究的是波性,而不是粒子性。
但是现在他的计算结果,却仍然让频率出现在了这些公式之中。
“巧合吗?”
他感到有些不满意,于是开始尝试将这个v/λ给消除掉,但是到了这一步之后,他没有了办法。
“看来,终究不能避免波粒二象性啊。”
电磁波的波长,代表了其属于波的性质,而其频率就代表了其粒子性。
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强,而频率越大,其粒子性就越强。
如果从哲学上来说,波粒二象性,大概会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哪怕是量子力学提出了这个性质,也只是因为人们不能理解光即表现出粒子性,又表现出波动性,而给出的折中办法。
这也就是说,波粒统一理论,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
当然,在物理学界中,基本上认为波粒二象性就是对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理论。
只不过林晓想要探究的是,更加本质的东西。
“波粒统一理论……”
忽然,林晓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