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财源

作者:见月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还有战乱年代,北方的骑兵进入南方作战,有时候可能要停留好几年。

史书上并没有因气候问题导致战马大规模折损的记载,那些战马能适应这里的气候活的好好的,证明南方的气候是可以养马的。

只是因为地形多山川缺少平原,无法养出体型高大耐力足够的战马。

但寻找一块合适的牧场,从北方引进马种,是可以自己培育战马的,夷州岛的纵谷平原就是一处合适的地方。

这里地势狭长高山环绕,气候湿润水源丰富适合牧草生长。长三百多里有足够的空间供战马奔跑,锻炼耐力和奔跑能力。

高山阻隔寒流,让这里最冷的时候气温也普遍在十七八度以上,冬季牧草也能存活,可以缓解一部分青储饲料的压力。

就算真的有部分马匹不适合南方气候病死了,只要不是全死,能有一部分活下来就足够了。

大唐现在不缺马,在南方养马只是为将来打算并不着急,用活下来的那些马慢慢繁衍就可以了。

之所以选纵谷平原而没有选岛屿左侧的大平原,是因为左侧大平原更适合人类居住,用来当牧场太浪费了。

还是那句话,要先紧着人来。

而纵谷平原土地贫瘠,在没有化肥的年代改造成牧场是最合适的。

苜蓿号称牧草之王,除了能适应多种环境,还有一个原因是它不挑地。

种它不但不消耗土地肥力,还有养地的效果。这一点和大豆有点类似,只是它养地的效果不如大豆好。

在纵谷平原种植苜蓿改造草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战马培养基地。

最后陈景恪总结道:“大唐纵横天下无敌手,北方草原亦臣服于我们,现在大唐并不缺战马。”

“但未雨绸缪,我们必须要考虑万一的可能性,给我们的后人留下后手。”

“一旦事情真的发展成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夷州岛上的牧场就能提供一个翻盘的机会。”

长孙无垢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大唐初立的时候颉利可没少在战马上卡脖子。

李渊倾尽全力收集了八千匹马,专门在陇右划了一片土地进行培育。

而也正是这八千匹马,繁衍出了大唐的骑兵,为后续击败颉利创造了最基本的硬件条件。

虽然现在的大唐不缺战马,但正如陈景恪所说的那样,未雨绸缪。

“此事我会转告二郎的,到时派一些人过去试一下就知道是否可行了。”

陈景恪也只是这么提一嘴,一方面是刚好想起这件事情;另一方面是给李世民更多的动力,让他尽快开始对南洋的开发。

而开发南洋,夷州岛和崖州岛就是最好的前哨站。

他今天过来的主要目的还是医疗体系,这才是当下最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