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4 日食

作者:见月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道西域雇佣军背叛了大唐,致使我方不得不以两万四千人对上阿拉伯人的三十万大军。

最终以唐军失败告终。

如果这些西域雇佣军不背叛,大唐根本就不会输。所以看到这一段记录,大家都会痛骂西域各国背信弃义之类的。

然而真实的历史或许会让人大吃一惊。

西域各国其实很讨厌阿拉伯帝国,没有别的原因,单纯是出于信仰不同。

当时西域的主流信仰是佛教、拜火教和本地的萨满教,对尹教那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而众所周知,阿拉伯人每征服一片土地都会要求当地人改信。

在这种情况下,西域各国几乎没有背叛的可能,可事实上他们确实背叛了。

原因是当时唐朝安西军比阿拉伯的军队还要残暴,准确说是当时的安西都户高仙芝很残暴。

他是高句丽人,国家被灭之后父辈迁徙到大唐。

成为大唐子民之后他们的地位很尴尬,耕田不擅长,手工业也没有优势,关键是在中枢缺少代言人为他们这个群体争取利益。

不过他们却很聪明的抓住了一点,大唐采用的是军功爵制。

只要你能立下军功,身份之类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当时突厥、薛延陀、铁勒、吐谷浑等部落的人,就是靠着军功在大唐立足的。

于是他们也想到了这一点,参军,无数高句丽年轻人加入了唐军阵营。

高句丽人性情凶悍,这一点是必须要承认的,战斗时悍不畏死更容易立下军功。

史书有记载,到唐高宗晚期军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高句丽人团体,他们相互扶持接团杀敌。

慢慢的很多高句丽出身的将领逐渐进入了中枢,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彻底融入了大唐。

高句丽成为了单纯的历史名词。

高仙芝就是靠着杀伐成长起来,一步步成为当时的边军四大统帅之一。

他在西域更是把杀伐贯彻到底,对待西域诸国犹如奴隶,横征暴敛索求无度。

最让西域人无法忍受的,是他动辄屠人全族灭人城池部落。

所以当阿拉伯人打过来并许下了不强迫改信的承诺后,他们背叛了。

可以说高仙芝成也是杀伐,败也是因为杀伐。

打仗和治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打仗的时候你杀的多大家只会敬畏你,夸你是绝世名将,甚至敌人都会反过来佩服你。

可要是用杀伐治国,那下场往往不会很好。

相对来说,阿拉伯人就很守信用了,他们确实没有强迫当初帮助他们的国家和势力改信,而是采用自然同化。

一直到宋朝时期,他们才通过同化的办法把尹教传播到了西域。

如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