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2气运之说 第5更没了谢谢

作者:金元宝本尊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十足,玉质相当致密,细腻温润,在灯下散发出柔和浅浅的光泽。

虽然手里的这尊玉观音材质不是羊脂玉,但像这么大的和田白玉雕件,可谓是少之又少。

在古代,和田玉的开采可不像现在,直接挖机,那时候的开采全是人工,开采极其艰苦。

这么大的一块预料做成玉观音,绝非一般豪门大户承受得起。

玉观音没找到刻刻字,但从雕工来说,这尊玉观音是典型的明期手法。

唯一遗憾的,这尊玉观音的沁色。

背部的沁色一大堆,一条筷子粗的褐色线条一直延伸到底座,失分不少。

底座莲瓣的沁色也相当多,斑斑点点,倒给整体观音增加了一些特别的意境。

正面观音天衣下方,飘出的衣袂有一整块的白斑沁色,在观音的莲足,同样也有两块这样的白斑。

这种沁色与玉观音质地颜色又不相同,这是长期泡在水里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沁色。

这几块白斑出现在玉观音,让玉观音的整体多了一种特别的味道。

放下玉观音,金锋点烟,又拿起另外一个物件。

这是一块金牌,面刻着很多字,金锋略略扫了一眼便自丢到一边。

第三个是一个金印,颜色很新,金光灿灿,长宽都在四公分,钮为卧虎钮,形态马马虎虎。

印面是四个字,小纂书体,襄王之印。

刻工很好,虽然有些瑕疵,但字体却是清晰可见。

这个金印周身斑驳,金体有好些斑点,那是自然磨损的痕迹。

看到襄王之印四个字,金锋有些意外,闭着眼睛想了半响,也觉得不可思议能见到这个王印。

襄王之印的主人是襄王。

在历史被封为襄王的多达十数人。唐宋明清四个朝代都有襄王的封号。

这枚金印的主人则是明朝的襄王。

关于他的记录极少。

襄王朱翊铭,是明朝宗室一员,他们这一脉跟崇祯皇帝朱由检血亲较远,属地在襄阳城。

他所在的时期正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两支军队造反的年代。

襄阳被张献忠用计,仅仅二十八个人化妆成明朝士兵持书信入城轻而易举的俘虏了朱翊铭。

破城之后,朱翊铭祈生不能,被张献忠处死,襄阳城里的五十万钱粮被张献忠发放赈灾,赢得了无数民心。

没想到,朱翊铭的王印在经过几百年后落在金锋的手里。

随手将金印丢到一边,再拿起一块东西。

入手极沉,压手感很重。

这是一块褐黄色的玉玺。

玉质起和田玉的品质差了一些,是黄玉所做。

印玺钮是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