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又翻开了一份奏疏。
落笔是----
李斯!
......
宫外。
秦落衡拎着大包小包,在一段走走停停后,终于回到了咸阳。
他这一路也是累的够呛。
为了不让自己再来回奔波,他也是心一狠,把自己要用的东西一股脑都装上了。
骊山离咸阳并不近,一趟少说都要半个多时辰,他又拎这么多东西,即便体魄强劲,也有点吃不住。
又走了一刻钟。
秦落衡终于回到了居所。
打开门。
秦落衡当即瘫坐在地,呼呼的喘着大气,整个人累的有些直不起身子。
就在这时。
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喝声。
“急令,急令.....”
闻声。
秦落衡也好奇的望向了屋外。
不过,他住在外市这边,不大可能有令书发来。
他倒是不关心这个。
他关心的是这‘令’是什么?
而且还加急。
他在咸阳呆了不少时日了,也见过不少邮人传书,但像今天这种又是‘令’又是‘急’的,还是第一次遇见。
在大秦。
皇帝下发的诏令才能被称为‘令’。
官员的只能被称为‘命书’。
‘急’则是加急。
秦朝的《行书律》中有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律令意思很简单。
‘命书’和上面注明‘急’的文书,应立即传送,不急的也要当天送完,不准耽搁,否则依法处置。
‘急书’相当于后世的特快专递。
秦朝传‘书’的方式很多。
有步行传递,走得快的称为‘利足’,走得慢的称为‘轻足’,高级点的用马车传送,称为‘传’,因而专门用来送信的邮车也被称为‘传车’,骑马传送叫‘驿’。
除此之外,秦朝还有船运。
只要能加快书信传送的,大秦邮人基本都能用。
不过大秦的邮人并不好当。
有些书信的确不是‘加急’,但官府为了保证效率,也是想了各种方式对邮人进行监督。
《行书律》规定邮人每天赶路的速度:‘一日一夜行两百里。’
由于旅途中没法监督,为了避免邮人拖延症发作,以及在路上磨磨蹭蹭,官府也另外规定:上路之后,邮人必须记录自己当天走的路程,途径的重要城邑之间的距离,以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