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残酷的“希望”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体外营养液废物处理、液体融氧及二氧化碳排出等,轻量化到足以加入人形设备的营养液循环系统本身,都足以实现土球医疗技术向前推进二十年,包括机器躯体在内所有系统融合一体,是个不亚于推动航天技术发展的超级项目。

能走到这一步,所谓沉浸式虚拟舱、神经链路驾驶模式才成为可能,压根不是古代游戏与文学作品里幻想的那种,啥啥基础都没有,玩家提个需求就直接蹦出来。

以土球现有的技术实力,在没有怪兽威胁的环境,撇开伦理再发展三十年都远远不够。

话说回来,人类的躯体到底是生命数亿年演化出来的,具备高自然竞争力的结构之一,与大脑完美配合,放在机器人技术路线里,也是技术难度偏高的类型。

退而求其次,如果不驱动人形外观,是不是就容易很多了?

比如用履带式底盘加机械臂,那么需要识别、处理和输出的信号数量就会减少,光秃秃的大脑也更容易操作,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视觉、听觉甚至第六、第七感官的开发。

脑子是个可塑性十分强的器官。

对于生物而言,脑子是个策略装置,并非越大越好,更大的脑子只会造成难产,需要把母体生育时间再提前。对于工业时代,早产不是特别大的负担,而如果因战争等原因倒退回农耕时代,过度早产带来的哺育难度进一步增加,有可能导致人类走向灭绝。

但如果抛弃掉躯体,脑子的可塑性,就会变成一种非常强大的生命优势,可以针对各种设备进行对接神经元培养。

连《宇宙进化大观》里的超脑种族,实际都可以看作缸中之脑的超进化版,整个生命体,都是为了让脑子长到合适的成熟度便于移植。

听完章鱼的简介,游戏里面无表情的联络员,在真实世界里一脸难受的向上提交了录像和文字记录等素材。

到了四月底,联络员再次申请和章鱼见面,提出需要技术层面的帮助。

两种都要!

这次章鱼没有有求必应,人类ai化还好说,缸中之脑这一侧有非常多的非开放技术,即便面对看似挺文明的古代ai,他也没打算拿出来。

最后他给联络员提供了三份文献和一份公约。

文献分别是《个人专属化ai训练与生物逻辑》、《ai思维模式的拟人化数据库模型探索》、《脑细胞营养液发展思路》。

公约的名字很长,《关于智械危机的预防、处置,超行星级管理ai逻辑编码及学习库扫描与整理规范,暨大银河高等智慧生命联合体1744次监管者会议一号决议》。

土球早就有在研究游戏里的ai模块,并且开发出了正在太空里服役的智人机器人系列。

但游戏里npc用的ai,在章鱼那属于弱ai,不具备对实际设备的操作权限,就算全部解剖了也没什么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