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8章 侨汇券

作者:宁小白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go-->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任由火车把自己送到沪上。

下车时为第二天的上午十一点钟,晚点约半个小时。

一行人乘坐有轨电车,直接入住陈念恩单位的招待所,开了两间房。

方便陈念恩下午上班。

他这个月只能请三天半的假,极为顺利地赶在中午前抵达,甚至有时间陪同舅舅和妹妹妹夫到附近的国营饭店解决午饭。

下午,他上班。

李大柱和李云生不敢闲着,他们拿着户口本和各项证明到银行兑换美元,再到华侨商店转转,打听购买拖拉机的渠道,而李星星和夏明星则悠闲地先回招待所。

爱美的人非常注重形象。

反锁门窗,拿毛巾被当窗帘遮挡门窗,热水兑凉水,相互擦擦身,换上干净的衣服。

小两口清清爽爽地逛街去也。

工作?

报到?

不着急,不着急!

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拜访赵海云。

夏明星清楚妻子的心事,主动提出来的。

拜访,不能没有礼物呀!

先到银行兑换一千美元,按汇率,拿到两千多rmb和同等面额的侨汇券。

工作人员给予善意的提醒:“你们可以到华侨商店用,可以送人,可以交换,唯独不能进行买卖,不要轻信华侨商店门口的打桩模子。”

李星星不解:“什么是打桩模子?”

不懂,很不懂。

“就是倒卖票证的票贩子!”工作人员解释道。

李星星恍然大悟。

黄牛啊!

六七十年代的确是黄牛猖狂的时期。

她好奇地问道:“我听人说什么华侨商店入场证,需要吗?”

记不清华侨商店入场证是哪一年出现的,必须问清楚。

“那倒不用,没这项政策。”

听了工作人员的话,李星星顿时明白这玩意儿是后来出现的了。

仔细观察手里的侨汇券。

最大面额是一百元,竖着的中间部位上方标有“沪上市侨汇商品供应证”的字样,下面是面额和发行单位、发行时间、有效期等,盖着好几个圆章子,两侧和下方则印着粮食、食用油、棉布、黄豆等副券以及面额,十分复杂的样子。

工作人员又道:“副券得由柜台售货员剪下来,个人剪下无效。”

李星星表示受教,“谢谢提醒!”

高高兴兴地逛华侨商店。

“我在沪上求学时,没有华侨商店。”夏明星说道。

李星星眨眨眼:“最近几年才有的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