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度量制的推广

作者:南山堂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到时候渭水书院那边抽调一批人去江南书院帮忙,把架子先搭建起来。”

发展教育,这是李承宗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当初渭水新城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给匠人和匠人子弟提供读书的机会。

在这个时代,但凡是能够有机会读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陛下,趁着大唐各地现在都在全力的谋划各种新项目的契机,微臣准备让各地把度量制的相关内容给推广开来。

到时候各个州县汇报的信息,朝廷统计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许多书院也都是处于刚刚筹建的状态,到时候直接按照新的度量制度来传授内容。”

褚遂良作为吏部尚书,虽然不是宰相。

但是却是李承宗最信任的朝中大臣。

裴寂、封德彝、陈叔达和萧瑀几个,都知道自己是过渡性的人物。

所以这段时间很是自觉的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

六部能够决定的事情,就让六部去搞定就行了。

他们几个宰相,更多的只是一个走流程的存在。

“嗯,度量制的事情准备了半年多了,也差不多定下来了。不过这个东西,要么就不搞,要搞就一定要坚决的搞下去,要搞好来。”

虽然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做了统一文字和度量相关的工作。

但是秦朝存在的时间太短了,并且那个时候的一些工作也做的不是很理想。

所以其实整个封建时代,华夏大地的度量制,都是有一点混乱不清的。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惯性用法。

虽然整体上具备一定的可转换性,但是却是不够精确。

对于以农业社会为主的封建时代来说,虽然这样子会有一些问题,但是也不是特别大。

所以这种状况一直都在持续。

可是对于工业时代来说,这绝对是不行的。

如何制作一套全国统一的,便于理解的,非常精确的度量制度,就是不容忽视的事情。

这个东西虽然很小,很多人都不注意,但是影响却是很大。

“陛下请放心,不管是长度的单位,还是重量的单位,亦或是体积的单位,渭水书院那边已经使用黄金制作了参考标准。

今后的尺子、秤杆、容器之类的,渭水新城那边也专门成立了一家作坊,负责生产相关的产品。

微臣准备提议,在未来三年之内,大唐各地售卖的度量相关的器具,只能是由这家作坊生产。

这样就避免了其他作坊生产出来的不合格的产品留到各地,给度量制的推广带来不利影响。”

朝廷想要做一件事,只要力度足够,那是肯定可以做成功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