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马污染了白牺的血脉,一直也就这样了。
白牺是幽州马里面极为罕见的个体,在肩高一米三到一米五的族群里面,它长到了肩高一米六,刘襄觉得它肯定是基因突变了,而且是良性突变。
它和肩高一米七以上的赤菟,生下的小马驹胭脂,今年三岁多,已经长到一米七了,再长一点就跟赤菟差不多了。
这是那些大宛母马都做不到的。
赤菟跟好几匹大宛马生下了十一匹小马驹,最高的才一米五五。
其实大宛马的普遍肩高就是在一米五到一米六,也不是所有的大宛马都是汗血马。
大宛马是地域名称,不是具体的马种,属于古代的里海马的一支。
古代里海马一共分有五系,包括波斯-阿拉伯马;里海矮马;高加索山马,如卡巴金,卡拉巴,卡拉达;还有就是大宛马,即土库曼马,包括今天的阿哈尔捷金马,也就是所谓的汗血马,还有雅穆特马。
汉武帝那会,
为您提供大神釜中囚的《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最快更新,!
第四百六十章马政免费阅读:,!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两次远征大宛,打服了大宛贵族,每年进献宝马三十四匹,普通用马三千匹,可惜之后打败了匈奴人,汉人对马的兴趣就没那么大了,再后来,发现直接收编胡人,让胡人的骑兵为自己打仗,比繁育战马省钱,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几百年来,马政做得不怎么样,早前的好马越来越少,繁育的后代,那是獾狼下了个小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东汉末年,虽然还有大宛马,但血统好的不多了,汗血马也是几乎绝迹。
马政还是要重视的,以后远征西域,出兵漠北,优良的马匹可缺不得。
他现在的养马政策分了三块,一是属于他名下私产的军马场,到处搜罗优良马种,自己繁育。
二是幽、并两州内地的汉人牧场,牛羊居多,少量马匹,发现优良个体,会卖给军马场,收入不菲,很多脑筋活络的,会主动寻觅好马,赚取赏钱。
这是个笨办法,时间长了,可以慢慢的提升整体马群的素质,肯定不如直接培育出优秀的名马血统,可刘襄也得会呀,对不对?
好想法有得是,能够做到的不多呀!
三是边境和塞外的各个胡人部落,他们放牧了大量的马群,每年会贩卖一部分战马供给军用,军马场也会去购买一些优良种马,用作繁育。
没有强制百姓养马。
宋代和明代那种,强制百姓给官方养马的政策,事实证明,除了祸害百姓,啥也不是,根本养不出好马。
刘襄的马政是自己繁育一部分,胡人提供一部分,再由汉人百姓自愿养马,补充一部分,效果还可以,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