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藏之地皆闻,有水之处皆诵,这种知名度,就算是号称名满天下的周师,都做不到。
这一下子,这件国事,和被陈实庵称为九州少年之表率的江离,就真的是举国皆知了。
除了帝号即年号的广旭帝,和已经掌权四十余年的帝后,应该没有谁的知名度能够盖过他们了。
“陈实庵。”
在场有些已然任职二十年的官员,皆是神情恍惚,忆起了这位国子监双雄当年的意气风发。
哪怕是当年帝后驱逐,也依旧面不改色,言必会归来,大势不可阻也。
如今果然,携大势而来。
一夜之间,名动天下。
“两万万人皆知。”
帝后缓缓地将珠帘放下,沉思良久:“能够找到渠道吗?”
她没有问源头,很多当年的老人都知道,陈实庵的确是被驱逐出京的,但他也是自己走出的宫城。
这天下,没有谁能抓住春风,也没有人能留住春风。
三月春风如期至,六月春风何处寻?
陈实庵如果想走,即便他就站在京都,就站在太和门前,甚至就站在太和殿内,也没有人能够拦住他。
“启奏帝后,虽知晓起点是帝都与四海之地。
可这风语文章,似乎根本就没有经过转手,直接就出现在印刷人的手中。
京都的印刷匠,根本没人接过这一单,但京都之中,一夜之间就涌出了百万份。
而四海之地的大印刷匠,都统一口径,只是生意,在没有抓到递送母稿之人的时候,贸然发难,总不大好。
毕竟四海之地....”
东海有东宁王,两朝世袭。
西北南海,也各有依仗。
即便是朝堂,没有由头的情况下,也不能随意插手其内政。
现在的大庆,可不是以前的大庆了。
“哀家明白了。”
珠帘之后,帝后沉默了。
源头解决不了,渠道解决不了。
至于从风雨文章本身上质疑其真实性,发布圣旨斥责其为弄虚作假,查无此事。
这天下的喉舌,掌握在读书人的口中,朝堂的政令才几个人能看见。
读书人的领袖在那。
周师,在那站着呢。
别看现在国子监的的领袖是范藏器,但你看看范藏器都不尊朝堂礼数直接站周子瑜旁边了,更听谁的话已然一目了然。
这是个超凡的世界,个人武力强到一定地步,是可以规避皇权的压力的。
而国子监之所以清贵,就是因为他会培养出很多大灵文师,乃至灵文宗师。
除非这个时候,陈实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