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芯片生产设备到位试生产开始

作者:花猫警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主要是光源技术明显滞后, 当然曝光工艺也不行。

其实国际市场上产量最大的芯片生产设备,普遍还是采用第一代g光源的一点五微米到八百纳米左右的技术。

毕竟不是所有的芯片都要求三百五十纳米以内的高端芯片制造。

而第二代的i光源才是主要用于三百六十五纳米左右的芯片制造。

不过第三代光源深紫外光(duv)也已经有了。

只是这会还不是很稳定并不能形成产能。

而第四代光源技术极紫外光(euv)现在所有人都没有头绪。

全球所有的光刻机制造领域几乎都卡在这个地方。

虽然芯片生产已经尝试向着第三代光源靠近。

但量产的其实还是在第二代附近转悠。

英特尔公司的奔腾系列和am公司的k系列用的都是第二代光源量产的产品。

全球的光刻机市场,实际上还是第二代光源技术在坐庄。

说到这个时间节点的光刻机制造水平。

以长岛国的两个品牌为主。

而苏翰说的国产光刻机之前还处于第一代的水平。

说完了光源问题又要说说曝光工艺的问题。

毕竟光源和生产工艺缺一不可。

现在的光刻机曝光工艺总共分为三种。

第一种接近式曝光。

第二种接触式曝光。

第三种投影式曝光。

接触式曝光精度很高。

但接触式曝光需要接触晶圆片,容易造成晶圆片和掩膜版的损伤,良品率低,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现在几乎没人用了。

接近式曝光,虽然不触碰晶圆片,没有损伤,良品率也高。但接近式曝光也有自己的问题,就是有光线衍射问题,光线衍射以后分辨率低。想要提高良品率,只能损失分辨率。

生产处的芯片精度太差自然也没人用了。

投影式曝光会在掩膜版和光刻胶之间使用透镜聚光来提高分辨率。

所以投影式曝光工艺是眼下芯片加工的主要工艺。

不过投影式曝光只是大方向。

下面还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分支。

如进步式、扫描式、离轴同轴等等……

其实芯片制造的难点就在这些加工工艺上了。

不同的加工工艺代表了不同的生产速度和良品率。

生产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而国内的光刻机之前的光源技术还停留在一代的水平。

虽然曝光工艺也是投影式,但曝光工艺落后,生产速度和效率不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