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润物细无声!

作者:皖南牛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出发,实际上,苍梧距离南番逻些还是挺远的,不下六千里。

第六天,但是有隶直道,从苍梧到南番边界,也就十日的样子。

从松州城入内,有直通逻些的路。

秦墨写了两封信,一份送回京城,另一份则秘密送入南番。

做完这些,他松了口气。

随即就不在关注南番的动向。

至于高力,他离开太远了,从渤海湾收个消息,哪怕有隶直道,一来一回都要一个月。

反正信是写了,这会儿渤海湾那边估计也派人出海了,算算时间,快的话,四月中旬左右,黄罗就能够用上第一批淘汰武器。

让他们打,打出狗脑子来。

秦墨忙碌了几天,累的很,就带着老婆孩子出去踏青了。

很快,京城就收到了秦墨的回信。

李世隆皱着眉头,对秦墨的主意并不看好,随即把几个大臣招了进来,“你们看,这就是景云的补充,这行吗?”

杜敬明等人传阅之后,一旁的窦玄龄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这办法可行!”

“哦,你详细说说!”李世隆道。

众人也不约而同看向了窦玄龄,其实窦玄龄重回朝堂,不少人都特别的意外。

但回来之后,窦玄龄不再担任中书令,而是当起了御史大夫,闻风而奏。

但他又在中书省帮着批阅奏折,而不是在御史台。

不少人都摸不清楚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只有窦玄龄自己清楚,世家被打的七零八落,虽说消除了皇帝的心头大患,却也出现了世家削弱之后的第一个问题。

无人可用!

特别是崔郑裴三家的覆灭,致使大乾可用人才,断崖式的下跌。

以往都是各家商量着来,今天你做尚书,我做中书令,明天又是谁谁谁,总能把空缺的位置补上。

咋一听很荒唐,可实际,就是如此。

李世隆不适应,文武百官同样不适应。

朝廷七十二部门,同样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哪怕李世隆启用寒门,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补上的。

这些人没有经验,重要的位置根本就不敢让他们上。

所以窦玄龄找准机会复出。

他清楚,李世隆知道窦建明谋反,只是不说而已。

李世隆到底还是念及君臣情义的。

窦玄龄也是感恩戴德,肝脑涂地。

思索再三,他说道:“屈突尚书计谋没错,的确是一石二鸟之计,但损伤的,是双安世子的威望。

一个软弱的赞普,是不可能得到南番各族认可的。

洛布扎堆在世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