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夫概于是带领自己的亲兵在不知会吴王的情况下率先杀了过去,吴王见状只好挥军跟进,毁灭了楚国军队的主力。令尹子常从乱军中逃出,投奔郑国去了。随后,吴军又在清发围杀楚军余部,连战连胜,楚军又累又饿,疲于奔命。左司马戌率军拼死顽抗,部队渐渐凋零,独木难支,左司马戌本人身负重伤,不愿遭俘受辱,以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不屈服的一生。
吴军最终攻破了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只好踏上逃难的旅程,一路凄惶,在吴军的包围中穿梭横行,在云梦泽又遭到袭击,最终来到郧地。然而,楚平王与郧公有杀父之仇,此番楚昭王可谓自投罗网,郧公的弟弟急欲杀死楚昭王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郧公害怕徒增事端,阻止了弟弟,并将楚昭王送到了随人的地盘。吴军尾随而至,提醒随人回忆起当年楚国剿灭汉水一带各个小国的暴行,随人于是也想杀死昭王。
昭王的哥哥子期与昭王相貌相若,挺身而出,伪装成昭王的样子,要求随人将自己交给吴军,换取昭王的安全。随人对此也是犹豫不决,因为当年楚国虽然吞并了他们,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彻底剿灭,反倒是颇多恩遇,令其自治至今,随人实际上与楚国没有深仇大恨。经过了一番占卜求问,随人认为就这样把楚昭王交出去会招致不祥,于是拒绝了吴人的要求,将楚昭王收留下来。
伍子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再一次站在了郢城的高墙之上。让他颇感遗憾的事情有两点,一是楚平王已经死了,他无法享受到手刃仇人的快感;二是楚昭王逃跑,自己无法把满腔恨意发泄在平王的后人身上。不过对于伍子胥而言,这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忍辱负重多年,终于等到了熬出头的这一天,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他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其祖坟中挖出来,狠狠地鞭笞三百,算是告慰了父兄的在天之灵。
然而,楚国并没有就此消亡,一个叫申包胥的人成为了楚国的救世主,他是一名普通的楚国大臣,在危急之时奔赴秦国,在秦国宫城之外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打动了秦国国君,成功找来了救兵,挽救了楚国奄奄一息的国祚。
另一方面,吴国的外交工作实际上也并不像吴国人自己想象的那么得力。自从攻入楚国国都后,吴国人发现自己成为了“失道寡助”的一方,加之吴国军队行事的确暴戾,由此吴国在舆论中由“讨逆者”变成了“侵略者”,吴楚战争的性质由此改变,吴国的合法性地位丧失殆尽。
就在申包胥带领秦国的救兵向楚国故土飞速驰援时,一直在隔岸观火的越国早已技痒,越国对吴国素无好感,两国之间屡屡发生摩擦。也正是由于有了吴国这个共同的敌人,越国与楚国的关系一直不错。因此,越国瞅准吴军入楚作战旷日持久,气势逐渐衰竭,并且陷入既要追缴吴军残余,又要镇压平定新占领的楚地的窘境这一大好时机,果断出兵,在吴军本就一团乱麻的战局上系下一个大大的死结。
吴国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首先,作战逐渐不力,面对楚国的顽抗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