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楚平王令令尹子暇带病出征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在这次楚国发兵征讨吴军的行动中,令尹子暇不幸病死在军中,楚军也因此士气大落,无心战事。随后,司马薳越只好率领联军撤退,准备在鸡父进行休整,然后再对吴军进行军事行动。吴国的公子阖闾在得知楚军中的令尹子暇病亡之后,认为这是进攻楚军的良机,于是阖闾就向吴王僚提出建议,让吴军尾随撤退的联军,伺机而动。阖闾还进一步向吴王僚解释了联军的不利之处:首先,他们虽然号称是七国联军,但是除了楚国之外,其他都是弱小国家,而且受到了楚国的胁迫。其次,这些国家也都存在各自的弱点,胡、沈两国的国君都是年少轻狂;陈国军队的主帅则刚愎自用、顽固不化;顿、蔡、许由于倍受楚国压迫,与楚国更是貌合神离。最后,作为联军主力的楚军而言,因为刚刚死了主帅而士气低迷,领兵的司马薳越又经验不足,根本不能有效地指挥楚军。
就此分析来看,看似强大的联军实则漏洞百出,如果能够利用好联军的不利因素,吴军以少胜多还是可以实现的。于是,吴王僚接受了阖闾的建议,并制定了以下的作战计划:吴军快速向以楚国为首的联军靠近,并在到达联军整休的鸡父后第二天,向楚军发起突然进攻。同时,吴军还要利用“晦日”这一条件,奇袭楚军。春秋时期所谓的“晦日”,就是不吉利的日子,由于古人迷信,因而在这一天不举战事。吴王僚与阖闾还议定了先进攻其他小诸侯国的军队,然后再集中兵力攻击楚军的具体战术,万事俱备,只等开战。
“晦日”,吴军突然出现在了鸡父战场,楚国司马薳越面对来袭的吴军,慌忙迎战。薳越把六国军队排在楚军之前,使吴军的战术可以顺利地发挥。吴军先是进攻了胡、沈、陈三国军队,吴军以囚徒作为前军进攻三国阵地,而三国军队见吴军军容不整,于是争先恐后地抢夺俘虏,因而军阵大乱。随后,吴军趁三国军阵大乱之际,吴军主力向三国军队发起了猛攻,三国军队则一泻千里,胡国的国君、沈国的国君以及陈国军队的主帅都被吴军俘虏,而三国的游兵散勇则四处逃窜,给其他诸侯国的军队造成了恐慌。
吴军在击溃胡、沈、陈三国军队之后,又乘势进攻许、蔡、顿三国军队。本来就与楚国貌合神离的许、蔡、顿三国,见吴军勇猛无敌、锐不可当,很快就败下阵来。吴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六国军队,而被列于六国军队之后的楚国军队还没来得及整编阵列,就被六国败退下来的军勇所扰,军心动摇,也随六国的兵勇撤退逃跑。吴军运用了正确的战术战略,在鸡父取得了对楚国的大胜,还借势再次攻占了州来。
鸡父之战,可以看做是吴楚争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楚国一直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国,并与晋国屡次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吴国则是从吴王寿梦开始才逐渐崛起,虽然吴国对楚国打了多次胜仗,但实力上还是不如楚国雄厚。就是此役鸡父之战,吴国也是凭借奇谋诡计,才以少胜多战胜了以楚国为首的七国联军。吴国此次胜利,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