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暴风雨前的平静

作者:汤加盐大伯伯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可想而知,当时如果秦王下令依法论处,范雎难逃被灭族的下场。

然而,秦昭襄王出于对范雎的信任,将所有的流言飞语都压了下去:敢擅自议论郑安平之事的人,和郑安平一样论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件事情才在秦昭襄王的强权下压了下去,试想如果宣太后、魏冉等人如果还在当政,范雎定然不死也要脱层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郑安平的事刚刚平息之后,王稽之事又发生了,这让范雎一蹶不振。

想当年,魏齐对他百般凌辱没有压垮他;须贾恶语中伤他,也没有让他消沉;到达秦国之后不得志也没有灰心;魏冉、宣太后权大也没有让他恐惧;即使是号称天下无敌的战神白起,还不是被他玩弄在鼓掌之间。只有这两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被引为心腹和知己,却在一次又一次变故中,让范雎失魂落魄。

范雎的未来,究竟应该走向何处?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范雎报仇雪恨、有恩报恩等所有事情完成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人,让范雎的一生颇富争议。这个人就是被范雎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战神白起。

在范雎廷辱须贾、赚杀魏齐之后,白起就认识到范雎是个度量很小的人。范雎和白起不一样,白起作为一个将军,只要建立威信,百战百胜就可以了。而范雎则是处于钩心斗角的中心地带,当时范雎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心胸狭小的他最后竟然发展到嫉贤妒能的程度,给他造成了另一种并不光彩的形象。而白起,则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对于玩弄阴谋诡计的政治权谋没有任何兴趣。当然,这并不代表白起对于政治就没有一点认识,也不代表他会在军事上和别人真刀真枪地正面交锋。

他相信:兵者,诡道也。政治上的单纯和军事上的灵活,让白起成为了战国难以超越的一个神话。

军事上的权谋也间接地影响了白起的政治观念,他不会甘心就范,或者死于政治的漩涡之中。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当初魏冉能够不顾一切地提拔他,固然是因为他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军事才能,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他可以作为魏冉等人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重要筹码。他知道,随着秦昭襄王的崛起特别是范雎的加入,秦国必将面临一场风起云涌的角逐,事后谁胜谁负他不在乎,或者他更加偏向于秦王,因为秦昭襄王毕竟是秦国的正统。

所以最终,白起决定和魏冉划清界限。当然,除了上面的因素外,白起还有他更加单纯的政治思考:

第一,白起效忠的既不是魏冉,也不是秦昭襄王,而是秦国,他只会做忠于秦国的事情,这一点是他的行事准则;第二,白起一直遵循秦人一贯的排外传统,对于魏冉、宣太后等人,他一直是以一个外人的身份看待他们的。

战国的确是个非凡的时代,军事上运筹帷幄;政治上纵横捭阖;学术上也是百家争鸣;就连任用人才,也是一波三折。它重视人才的作用,但是绝对不会因为一个重要人物而放弃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