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了。行前还留下口谕,让白起便宜行事,全权处理长平的战俘问题。
王龁茫然了,王翦也迷茫了,司马梗也心悸了。他们知道秦国的选择,就是杀掉战俘;也知道,秦王是不愿意背负这个骂名的。既然这场战争是白起最先开始的,那么这个结束,也让白起来完成吧。反正经过多年的大战,白起已经双手血腥,杀一个人是杀,杀一万人还是杀,白起不在乎,只要有利于秦国的事情,他就是背负千古骂名,也在所不惜了。
当时的人对于杀害投降俘虏的事情,都很忌讳。秦王本人更是不能背负这个坏名声而引起天下人的公愤,司马梗、王龁、王翦都是有血性的男子,都想着能够帮助白起分担罪责,但是白起不需要,因为他是统帅,是秦军之中谁也无法逾越的人。
其实,下决心杀害40万赵军已然艰难无比,但是还有更加艰难的事情摆在后面,那就是如何动手。要知道,那可是整整40万人马,就是一个个站在那里任秦军砍杀,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杀完。若是在动手之前被他们察觉而有所防备并奋起反抗,秦军大营必定会乱作一团。
于是,白起下令,趁着赵军还没有丝毫防备,将他们驱赶到阳谷方向。而在此之前,秦军还从这些俘虏当中,找出240个不满14岁的人。他们是幸运的,因为白起决定不杀他们,但是他们也是不幸的,白起为了震慑赵国,决定让他们观看秦军屠杀赵国俘虏的全部过程。
于是,秦军将40万赵国俘虏分为10个大营,让10个将领分别统领,同时还调拨了20万秦军负责维持治安。白起为了不引起俘虏的怀疑,还下达了一份假的诏令,让他们准备好明日接受秦军的选拔,凡是合格的人,都会被充到秦军的军营当中,不合格的人,都会给予路费,遣返回到赵国。赵军俘虏深以为然,以为白起是大仁大义之人,却不知这份假的诏令背后隐藏了巨大的杀机,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地底无尽的黑夜。
这夜,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夜,山风呼号,如同地狱的召唤;野地浮动,恰似生命的传说。秦军将10个大营的俘虏集中驱赶到了一个山谷,继而分兵堵住谷口,再将无数的山石和点燃的木柴从两侧的山崖上一股脑地砸将下来,直到这时候,赵军俘虏还以为今晚可以美餐一顿,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可惜,等待他们的却是如暴雨般砸来的山石和火种。此时,赵军饿得一点力气都没有,根本无力反抗,大部分要么被柴火烧成焦尸,要么被山石砸破脑袋,甚至被巨石整个儿地从身上碾过去,变成一摊肉饼,偶尔有几个强壮些挣扎着爬到山上的赵卒,也迅速被山顶的秦军杀死,并扔回山谷之中。
整整一个晚上,秦军数十万大军都如同疯子一般杀红了眼,黑夜见证了人性的丑恶。第二天,天空忽然飘下了瓢泼大雨,似乎是对数十万亡灵的沉痛哀悼。但愿死者安息,但愿那一切鲜血和罪恶,能够被冲洗,能够被原谅。
汉代扬雄就长平之战的坑杀事件,就发出如此感慨:“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