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文化篇: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作者:讲历史的王老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天才能观测一个轮回。心疼古代那些阳历的制定者,一年不用干别的,就观测太阳了。

中国古代最初也用阴历。但阴历有一个问题:12个朔望月是354天,比一个回归年的365天少了11天。这样的话,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11天。月份就会越来越提前,和季节对应不上。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古人,他们将阴历与阳历相结合——用朔望月来确定月,也用回归年确定年,二者差的天数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补齐。比如说我们用农历时会出现“闰四月”的情况,就是过完了四月又再过一个闰四月。这个临时加入的闰四月,就是为了凑齐阴历与阳历差的天数。

中国古代的各种传统历法都属于农历的范畴,其原理基本一致。但是,古代我们并不称这些历法为农历。直到20世纪60年代,“农历”的名称才出现,因其历史上长期指导农业生产而得名。农历结合了阴历和阳历的优点,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朝历代有很多版本的农历,现行农历是沿用了清朝的《西洋新法历书》,它是四百多年前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和中国天主教徒合力编撰的。

中国古代的元旦就是按照农历确定的,农历新年第一天为元旦。秦朝时的农历,以十月定为一年首月,所以十月初一是元旦。汉武帝时,使用新的农历,将正月定为首月,正月初一就是元旦。此后的二千年,我们的元旦实际上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改用公历,公历1月1日成为元旦,沿用至今。公历是西方历法,由罗马教皇于1582年颁行,所以又叫西历或西元。周杰伦有首歌叫《爱在西元前》,就是“爱在公元前”的意思。公历是阳历的一种,纪年方式上以耶稣诞生那年为元年,累计计算。耶稣诞生前就是公元前。今年是2019年,就是耶稣诞生后的第2019年。

因为公历是西方历法,所以公历与中国传统的生肖不挂钩。有的朋友今年元旦发祝福说猪年快乐,那真是日子过糊涂了。习惯上,我们把农历的大年初一看作生肖年的开始。但是严格从历法的角度讲,生肖应该与天干地支的二十四节气挂钩,立春才是一个生肖年的正确开始。

35 古人如何看时间

前两篇讲了古人计算年份的纪年法和年月日的历法。那在一天之中,古人又是如何看时间的呢?

在钟表还没有普及前,古人是通过钟鼓楼来知晓时间的。早在汉朝,我国就有了钟鼓楼报时制度。早期的钟鼓楼设在皇宫内,只为皇家服务。唐朝的钟鼓楼,早晨敲钟报时,晚上敲鼓报时,“晨钟暮鼓”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唐朝长安城实行夜禁制度,晚上不许出来瞎逛了。所以主要街道上都设立了街鼓,跟随着钟鼓楼报时,以便全城都能知道夜禁的开始。暮鼓敲完,所有人都不许出来上主街了,否则就会挨揍。所以如果你穿越回唐朝,一定要赶在白天,否则你小命不保。这不是危言耸听,唐朝真的有因为喝醉酒犯夜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