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一则寓言,但对现实确有很强的启迪意义。现实中,人类自己何尝不是面临同样的危机。只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祖宗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提出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警示世人,要敬畏自然,不能太过于执着于人类自己的吃喝玩乐。要考虑与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和谐,是人类文明得以永续发展的不二法宝,也形塑了中华文化的主要格局。正是秉承和谐共生的精神理念,中华文明才得以度过五千多年的峥嵘岁月,一脉相承地曲折发展,不断代,不消亡,并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世界文明上的一颗永恒发光熠熠生辉的东方明珠。
“有些挑梁小丑正在丢弃老祖宗的流传下来这些优秀基因,一味地崇洋媚外,分离骨肉血脉。”黄嘉臻叹息道。
赵书勤知道她的话外之音。但他不便发表意见。大约是,有些东西,只有任其疯狂,才能让其灭亡。
午夜十二点,阖城噼噼剥剥地想起了烟花爆炸声。在漫天的绚丽烟花里,新的一年来临了。赵书勤与黄嘉臻一道,来到天台上,观看烟花燃放。妹妹赵楠楠与其男友一道,早已在天台上放起烟花。但见满天星坠,荧光璀璨。新春的气息,在此起彼伏的烟花声里扑面而来。黄嘉臻倚在护栏边,面朝东南方向,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里,寂然地伫立着。
大年初一的早上,黄嘉臻就起来了,与赵书勤母子道别。她的男朋友开车从炉江来接她了。母亲万分不舍,一再热忱挽留,要黄嘉臻在天同过完春节再走。无奈黄嘉臻去意已决。母子俩只得依依送别。
送走黄嘉臻,赵书勤除了到二舅家走走亲戚,其余时间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预习下学期的高数等新功课。一些老同学或欲上门探访,或盛邀过去相聚,都被赵书勤婉言谢绝了。一是需要预习功课,二是大舅新丧,赵书勤尚处于哀伤时期,不想参与任何聚会娱乐。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六。赵书勤收拾行李,准备返回炉江学院。不想,海青青找上门来,央他一起去高名侗寨拜访一个老歌师。原来,海青青最近迷上了侗歌,并参加林城师大一个叫岑阳桥侗歌队的曲艺社团。该社团专门教授社员演唱侗族民歌。无论南侗北侗,都有涉猎。由于母亲会说一口流利的北侗方言,海青青从小耳濡目染,也就学会讲一点北侗语言。社团里刚好有一些颇具实力的北侗歌师在教授北侗民歌,海青青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由于本身就具备了语言基础,海青青学起来不怎么吃力,进步很快。没过多久,海青青就能有板有眼地演唱起北侗地区的一些经典民歌来。但海青青并不满足。她想在北侗民歌方面有所造诣,于是就想广泛涉猎,深入进行研究。为此,她想拜个在北侗民歌方面颇有权威的人士为师,以便系统学习研究。起初,她想到了商总。毕竟,商总在侗族民歌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之一。但商总业务繁忙,无暇招收弟子。于是,商总就像海青青推荐了一个叫吴有治的老歌师。他不仅侗歌唱得好,而且是侗歌研究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