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月老堂,何淑懿准备在庙内再逛一下。但赵书勤决意立刻离开。刚才接连抽到两个下等签,且一个比一个不吉利,已在他心里激起了阵阵忧惧的涟漪。因为他想起了以前的一次算命经历。
十五岁那年,赵书勤考上天同一中。父亲赵德胤为此特意带他到一个叫中犁的侗寨,找到一个号称樊半仙的算命先生,给赵书勤算了一卦。樊半仙先是问了赵书勤的生辰八字,又将赵书勤的面相仔细勘察一番,然后闭上双目默算起来。半晌,樊大仙睁开双眼,轻叹一声,悠悠说道,这孩子的命相不是很圆满,五行缺水,命途干涩,运势坎坷,需要补缺方能实现平顺。父亲赵德胤赶忙问如何补缺。樊半仙说,补缺也不是随便补。补得不够,杯水车薪;补得太多,则汪洋泛滥,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要补得恰到好处。朱子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根据孩子的命相,最好找个长年不竭的老井,认为保母,则可能永保前途一帆风顺。因为,源头活跃的老井,岁久年深,根底厚重,既具备源远流长的先天优势,又拥有行稳致远的后发韧劲。父亲赵德胤连忙表示回去马上照办。赵德胤又问半仙赵书勤今后的前程高度和婚姻状况如何。半仙便不肯再具体透露,只是提笔写了两首判词。
其一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曰: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赵书勤父子阅罢判词,正欲请半仙帮忙解读一下。不想,半仙已闭目养神,寻访周公去了。赵书勤父子只得留下888元的卦钱,怏怏而辞。
回到家,父亲赵德胤立刻请了一个师傅,替赵书勤做了一场认井为保母的法事。刚好宰喜侗寨就有一口老井,建于明嘉靖年间。井水清冽甜润,四季丰沛,数百年来,一直滋养着宰喜侗寨代代子民,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王母井。于是,师傅就用一张红纸书写了一份保母祭认文,贴于王母井的井壁上,并献上祭品,正式宣告王母井为赵书勤的保母。
不过,对于这些封建迷信,赵书勤打心底里持抵制态度。只是为了不驳父亲的面子,他又不得不配合他的表演。赵书勤向来就认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必须要靠辛勤的劳动去创造。虚无缥缈的迷信活动,只不过是人类懒惰的借口罢了。通过初中政治课所学,以及平时课外阅读所知,赵书勤相信,这个世界乃是不折不扣的物质世界,其发展变化由本身固有的科学规律所决定;不存在所谓的超自然神力,可以决定世间万事万物的兴衰荣辱。西方的上帝,东方的佛祖,不过是人类心灵的虚拟崇拜而已。《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几千年前,老祖先们就告诫我们,不要相信这些虚妄的东西。赵书勤对此也深以为然。可以说,他是一个无神论者。所以,对于这次算命以及认井为保母的经历,赵书勤并没有放在心上。渐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