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的观众都有一种抗拒的心理,因为实在是之前的几部献礼片实在是消费了大家太多的爱国情怀,起初大家看献礼片,还有点新意,就算是剧情不算太好,但好歹也能数明星嘛。
所以,电影还没有上映,到处都在评论了。
“献礼片?现在献礼片还有好看的?”
“或许吧,不过姜林怎么突然想不开去拍献礼片?”
“说不定姜林有信心扭转献礼片的颓势呢!”
“怎么可能?现在的献礼片除了包场之外,还有几个零散观众去看?”
“拍来拍去都是那样,都没什么看头了,估计姜林也改变不了这个趋势吧!”
“姜林的电影票房一直都很不错,现在看来,要拍一部低票房的电影了!”
……
观众们以一贯的思维来看待这部献礼片,毕竟献礼片除了一开始因为全明星阵容让大家新奇了一把之外,之后的献礼片,基本上一个套路,而且基本上都是高光伟岸的,已经趋于与其他的主旋律电影差不多的地步,不同的是献礼片用的是明星而已。
之前大家的爱国情怀也基本上都消耗殆尽,所以现在看到献礼片,基本上都是统一地觉得这不是我们的菜。
相比观众的感觉,业内对于姜林的选择都一致是觉得姜林这是在感谢华平当初挺他,毕竟当时只要有心人都可以看得出来,有不少人想要将姜林搞下来,然后兵瓜分姜氏传媒的利益,虽然不可能真的将姜氏传媒甚至是姜林搞下来,但是肯定是要想办法从中刮一层油下来的,然后就是华平一句话挺了姜林。
哪怕姜林再怎么觉得没有华平挺自己,自己也能解决这事,但这种人情肯定是要承认的。
所以,业内人一般都认为姜林是迫于人情,才接下这样一部献礼片,毕竟姜林的票房号召力在那里,估计华平也想利用这一点,说不定有姜林在,献礼片的票房会变好一些。
不过,即便是姜林拍献礼片,业内也不看好,毕竟献礼片的限制就在那里,任谁都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变它,哪怕是姜林也不能,当然,大家还是会承认姜林的票房号召力在那里,票房肯定要比之前的一些献礼片要高。
更何况,姜氏传媒的许多拥有着高票房的导演和明星艺人都参演了这部电影,再加上一些其他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演员参演,整个电影的阵容虽说在某种逼格上不会比之前的献礼片强,但是在票房上,却直接秒杀之前的献礼片的那一票演员的。
所以,有着姜林和姜氏传媒的那些艺人的票房号召力在,哪怕是冲着这些导演和明星去看这部电影,肯定也是票房低不了。
知道业内和观众的一些想法和说法之后,姜林直接跟华平建议:“咱们直接提前点映吧!”
听到姜林的话,华平也有些犹豫,毕竟点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出口碑来,然后正式上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