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通过情节与对白表现了出来,若是没有什么人生经历的少年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是觉得这打斗精彩,而是有些阅历的人就明白黄飞鸿的转变了。
哪怕最后黄飞鸿坦然接受了十三姨给他带来的转变,但是整个电影当中,其实黄飞鸿还是处于迷茫的阶段的,包括与提督的那番话“也许我们已经站在金山上了”,其实都透露着黄飞鸿的一丝迷茫。这其实就是旧有的观念被打破,还没有形成新的观念才有的情况。
而且姜林自已在其中饰演的提督,可能对于一些不太认真或者说阅历不够的年轻人看来,这是个反派,是个坏人,但是只要有些阅历的人可以看出来,提督无所谓好无所谓坏,他之所以对洋人委曲求全,是因为他所谓的“大局”,要知道当时正在搞洋务运动,正在“师夷长技”,而黄飞鸿一开始代表的就是守旧的那批人,另外他与刘永福交好,刘永福带兵在安南,遭受到了清廷的忌惮,黄飞鸿自然也受到牵连。
从黄飞鸿与提督的对话,以及之后提督既然抓住了黄飞鸿还肯同意他给中枪的人治枪伤来看,其实提督也并非坏人,只不过是与黄飞鸿是“政敌”,与黄飞鸿是内斗,维护的是洋务派的稳定。而黄飞鸿最后其实也是有了“师夷长技”的心境转变。
总之,这么一部黄飞鸿,不同年龄段,却有着不同的看头。
少年人看精彩的武打,被激起热血,而成年人多半是看出了黄飞鸿的一些思想的转变。
因此,在首映之后的零点场达到两千六百万票房,直接打破以往的零点场票房纪录。
事实上,在这部电影零点票房还没有出来之前,大多数媒体就已经写好文了,只不过等着最后一个数字填上才发布出去,所以零点场的票房一出来,当即所有媒体就发布了新闻通稿。
“姜林再破纪录,《黄飞鸿》打破零点场票房纪录!”
“《黄飞鸿》破零点场票房纪录,姜林剑指国内票房纪录!”
“姜林志在二十亿,零点场票房纪录只是刚刚开始!”
……
零点场票房一出来,立刻引发了媒体的疯狂报道,毕竟这是破纪录事情,不知道受多少人的关注,你若是不报道,你的对手就要超过你了。
而今日头条上的媒体自然是最先报道的一批,其中不乏对姜林的各种盛赞之辞。
不过,作为纪录创造者的姜林,却已经在家睡大觉了,而且谁也没有通知他,因为他一早就告知过大家,票房的事就不要通知他了,免得打扰他睡觉,毕竟现在对他来说,票房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还是内在自信空前强大,相信自已不会败。
只是次日一早,还是有许多人过来将票房纪录告知了他,姜林也只是淡然回应了一声,也没有过多的反应,倒是让大家有些无语。
然后就是周平涛和刘洛依欣喜地过来说:“按现在的趋势,首日票房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