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往日辉煌

作者:王望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在哪,她也要在哪,丈夫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这是从古至今的作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谁就是谁,木匠家里没板凳,瓦匠没有自己房屋居住,剃头的看起来也不怎么光堂,从事哪一行,好像没有占到哪一行的便宜,反而为生活所累,不想干也得干,这就是现状了。也有的棺材店里的人咬牙切齿的,恨人不死,生意不好做。干什么行当,时间一长,就有些厌烦。

现在的这个情况刚好相反,那也没什么办法,这就是风俗,谁让你第一步就走错了呢?人生就像下棋,不能悔棋,走一步看三步,更准确地说,看三步了再走一步。走之前,就要看仔细,免得没处买后悔药。

他们在农场安家,后来户口也都迁移过去,在那里融进了当地人的生活,成为农场的职工,也做活儿,也拿工资,怡然自得的,离开这里的人,远避是非,倒也轻松自在。

后来,政策下放,家乡搞新农村,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他们也就蠢蠢欲动了,家乡还是好啊,那里山清水秀的,冬暖夏凉,舒服着呢。不像这里夏天热死,冬天冷死,四季太清楚了,留不住人,关键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习惯了在出生地生活,换一个环境就不适应。哪怕身在异乡,梦里也常在家乡。

夏天蚊虫又多,又热得难受,冬天,烧柴禾,稻草,难烧,提着火炉到处跑,家里烤火,烟子呛死人,真是太难受了,恨不得马上离开。越是恨一个地方,越想要马上逃离,这个是人的本性。当恨一个地方的时候,连一草一木都受了牵连,都不待见的,没有家乡的花草树木可爱。如果讨厌一个人,也是这样。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说离开就离开,这是梁马江的老丈人的决定,然后办理手续,都没退休,农场的效益也差了,农场入不敷出,工资发不下来,越想越窝火,要走,就走,又不是没有退路,还是想着家乡,哪怕在那里出了事,最后还是要叶落归根的。哪怕远隔千山万水,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不想在富贵之乡为异客,宁愿呆在穷乡僻壤度余生。

决定下了后,他们开始办理有关的手续,然后就离开了农场,回到山上。但是,他丈人不想回到原来的村,但没办法,不回去没地方去,就回吧,那些被害人的家人早就离开家乡,知道在村里也呆不下去了,村里的人,都拿异样的眼光来看,不知道是不是怎么回事,好像被害人该死,自己找的,或者是因着梁马江的丈人一家受到了惩罚,得罪了一些人。本来是失误,过失杀人,错不在他们,可是人们生来就说不清的道理,影响这一方的人。

村干事在村里没有办法,这件事,本身是梁马江丈人惹的祸,要是管好自己的枪,不要让枪走火,不要将枪给新兵蛋子用,也就不会出事。这只能算是过失犯罪,否则,就判了死刑,梁马江的丈人坟上的草已经长得一人多高了。说不定还长了杂树,也许会长得更高。

这个小伙子命丧步枪下,估计阴魂不散,还会回来的,这事不好说。村里以前有道士,死了人,就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