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奇袭长安城要稍微地简单一些,但是这个计划的实行也很困难,魏延从汉中的褒中出发,沿秦岭南麓东行到子午谷的南口,这段距离有四百汉里,需要行军三天。
子午谷南北长六百六十汉里,是沟通秦岭南北的几条通道中最难走的。
一路都是栈道,行军速度和平地没法比,遇到栈道毁坏,还要修葺。
每一天平均也就能走五十到七十汉里。通过子午谷就需要十到十三天。
从子午谷北口到长安城还要一百汉里,到潼关约五百汉里。魏延留下五千运粮兵牵制长安守军,自己还得带着五千军卒奔袭四天抵达潼关。
一共需要十七天,而且潼关乃是关东之锁钥,曹操军队也不会一点也没有防备,任凭于你轻易地就将潼关给拿下来的。
当然极高的风险带来的自然也就非常大的收获,以当时的形势而言。
假如一旦能够拿下长安或者是潼关任意一处,那么蜀汉可以说瞬间就破局,可以掌握了整个的关西之地。
那么蜀国也就真正有了能够和魏国抗衡的资本了。
无论是魏延拿下的是长安城还是潼关,诸葛亮都可以在加强魏延兵力后,率主力西向歼灭凉州魏军。
还真的说不定就一战而得关中。有了关中,再屯田养兵。那么复兴汉室就不是口号了,而是真的有希望了。
尤其是假如能够按照魏延的副策真正打下了潼关之后。
随你魏国实力多强,打不打主动权在我。
秦据潼关,六国合纵联合了数次,想要将秦国一统六国的野心给击碎。
但是在数次叩关之后,却也只能够败兴而还,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秦国具有着潼关这样天下无双的雄关,所以秦国随时可以打你,你再强到了潼关就歇菜!
没有大炮,地表最强的部队想从外往内攻打潼关都要拿几十万人命填。
潼关是关隘,补给依靠长安,下了长安,潼关必不能守。
据潼关而战天下,这才是蜀国能割据甚至席卷天下的正确姿势。
当然可惜的是,而历史上诸葛亮最终还是没有采信魏延的计划。
毕竟那个计划虽然看上去十分的有效,甚至可以说一笔暴利,一旦能够成功地完成可以说好处是无法想象的。
但是诸葛亮用计一贯是以稳健著长的,他所擅长的更多的是规划布局。
他的练兵、阵法、行营、野战、军械器材应用以及赏罚制度都十分厉害。
但是作战风格上面就已经注定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没有办法为诸葛亮所用了。
连陈寿都在《三国志》之中这么评论诸葛亮的【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按照大白话来说,也就是说诸葛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