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音乐的辨识度与构成大家一起作曲~

作者:武剑仙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具有唯一辨识度的乐段,简单来说,只要你不跑掉,哼哼一下,别人就能分辨这是哪个曲子。”

“而主导动机的概念与应用,动机与乐汇的区别,这里不会细说,后续可能会有公开课,到时候再进行讲解。”

李文音的话顿时让学生们一阵兴奋。

好耶!

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后面还会有课吗?!

开心!

“啪啪啪啪!!”

“我们继续讲!”

李文音笑了笑。

“比如说,修辞手法中,进行辩证的时候,会有引言,事实陈述,区分观点,然后进行个人想法的证明,批判驳斥,最后达成结论结语。”

“这个大家道理都懂,但肯定会想,这和我们音乐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到一开始的定义,音乐是一个言说与劝服的艺术,音乐家的作品展示给观众,其实就是一个言说与劝服的过程。”

这一次再提起这个定义,学生们就非常好理解了。

共情!

音乐家如何让听众与自己共情呢?!

就是通过音乐元素,利用修辞,组织成有逻辑性的作品,然后去说服听众,让听众从自己的感觉出发,体会到自己的感觉。

这就形成了一种最简单的共情!!

“我们音乐的曲式中,最常见的结构,就是一开始表达主题的引子,动机推展而出的陈述,不同动机或者相同动机不同手法的对比,乐段与乐段起伏的连接,以及一开始的动机与主题经过一轮后再一次赋予意义的再现部,以及乐曲最后结束的结尾。”

“这其实就是一种.......对于音乐曲式,用音乐修辞学的一种解答。”

李文音的话,再一次引起了学生们的掌声。

虽然乍听起来似乎很绕,似乎只是加了一个额外的说法。

但实际上,这样系统逻辑的规划,让学生们接受起来反而更加容易了。

“至于修辞上的手法,如何进行实践呢?我们大家来做一个游戏!!”

李文音笑了笑。

学生们也好奇了起来。

“首先,我们确定一个想要用音乐表达的场景。”

“比如.....一名贵妇?大家觉得该怎么起手作曲呢?”

闻得此言,一名学生当即举手。

在获得了示意后,学生说道。

“李学长,我觉得可以用43拍来描述贵妇的一种......雍容华贵,从容不迫且优雅的步调。”

“嗯!你这个想法很不错,可以试试。”

李文音将拍子定下,然后打了出来。

这种43拍圆舞曲,常常出现在华尔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