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思念与眷恋。
听到这样的曲子,仿佛诵读了朗费罗长诗里的一章———《森林中的葬礼》。
海华沙心爱的妻子明内哈哈在饥荒与瘟疫的双重威胁下,奄奄一息,同思念中的远方丈夫诀别。
那种动人的情感震撼,仿佛与这才刚开始演奏了一段旋律的乐章,表达的如出一辙。
木管的低音区合奏中,饱含的深情与眷恋。
略有些阴郁的和弦,将这种愁思表达的更为清晰。
作曲风格似乎发生了转变!!
很多音乐家眉头微微一皱,但聆听片刻后,却眼前一亮。
虽然与之前的乐章,都更为钟爱管乐,但这一次的比重,给木管乐更加偏重了一些。
而且,与传统的古典交响乐的那种单纯的发展动机,有了一丝丝不一样?
这一首交响乐的乐章选段......似乎更加的注重了旋律的优美!
尤其是这管弦乐法的使用,完全震碎了音乐家们的三观!!!
如果说,之前《尼伯龙根》带来的,是“繁琐复杂”的极致.......
那么这一刻,非常有化繁为简的感觉。
两种完全不同却各有特色的道路!
没有《尼伯龙根》那种绚丽多彩的华丽,但却多了一种大巧不工,浑然天成的感觉!
看似平平无奇的发展写法,但却内含深意。
每一种乐器完美的发挥其特性。
巴松,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长笛。
优美柔和的木管组乐器特性,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这思乡曲之中。
这样的曲子,让卡尔隆德惊喜莫名!
擅长民族乐的他,自然很轻易的分辨出了这首曲子的风格。
就是民族乐派的典型!
隐隐之间,有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但非常含蓄,并不露骨。
通俗点来说......
无形!但有神髓!
这就是卡尔隆德一直喜爱且钻研许久的民族乐派!!!
千人心中自有千种解读。
曲子含义的解释,只有一句话。
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
有些愁苦,有些凄凉,却不乏希望与憧憬。
动人的旋律漂浮间,每个人都听出了独特的故事。
弦乐与管乐交相辉映,一唱一和,深情诉说着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千种思绪。
感人至深,令人忍不住眼含泪光。
这首来自于华山之上的绝美旋律,随着云海飘荡,仿佛想将来自故乡的慰籍,叙述给远方的游子一般。
整首曲子,在细节之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