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前奏。
流淌的音符,恍然如同化作了一个个数字,构成了一片神奇的空间。
充满美感的旋律,透露出一丝神秘。
就像是人类从无知中走来,试图探索着大自然与宇宙的奥秘。
即使无论如何探索,都仍有无数的黑暗与未知,但那一缕真理的光芒从未熄灭,人类探索的脚步也从未停下。
叮叮叮叮叮
终于,流淌的音符慢了下来。
右手的八度,开始慢慢的讲述起了圆周率。
左手的分解和弦,润饰着右手的八度旋律。
这令人如坠神秘领域的旋律,似乎正如李文音所描述的一样。
没有带任何的感情。
仅仅只是理智的叙述着数学之美,音乐之美。
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直击心灵。
没有任何规律的数字,化作了音符,令人心驰神往。
网友们陷入在这音乐里,静静的听着。
【真就是万物皆可数学?】
【圆周率这么好听?!卧槽?!】
【我已经震惊的成了李文音的形状了......】
【好听吗?好听就算对了!】
音乐持续的进行着。
在这样的音乐之中,人们忍不住想到。
如果持续下去,会诞生多少陌生却优美的旋律?
数字是无穷无尽的,那么是否证明,音乐的这十二个半音,也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呢?
静静的听着。
而一些了解音乐,或是懂得钢琴的人,却震惊于另一方面。
不是圆周率好听。
圆周率本身无规律,李文音只是按照规划,用右手弹出其数字转变的音符八度而已。
好听,全是因为左手的分解和弦!
这个和弦,配的太妙了!
即使是并不好听的右手圆周率,也在和弦的衬托下,变得无比优美了起来。
【你有本事把和弦去掉啊!】
【这个和弦又不难!】
【哗众取宠吧,跟圆周率有个毛关系,听就听了个和弦而已......】
【祖传和弦,我上我也行......】
【和弦配的好,母猪也上树!】
但这些言论,并没有持续很久。
众所周知,网络上的懂哥,也只是网络上的而已。
他们的作用......一般就是在于心里发酸,然后瞎鸡儿抬杠。
然后引出更加懂的哥。
毕竟.......这么简单的尝试,为啥我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