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是,有些朱批错的离谱,若真按那些东西执行,就要出大乱子了。
一时间,秦相大人头疼的不行。
要是真统一意见,他就得跑去紫微殿的政事堂,和皇帝陛下商量奏折的事,说服他改变意见。
但这样做有两个坏处,一是会让皇帝产生不满的情绪,毕竟谁都不喜欢听逆耳之言。
秦桧不想和皇帝闹的太僵。
二是他猜不透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皇帝陛下批奏章是为了应付魏征,一时兴趣使然的吗?
他若是知道批错了奏章,是会产生挫败感,从此不在接触了呢?
还是反而会激起他的好胜心,让他更勤快地批奏章呢?
秦桧眉头紧锁,这三天他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他自以为平生见人无数,平日里手下有什么小想法,小动作,都会被他一眼看穿。
可面对当今的皇帝陛下,秦桧却颇有种看不透的感觉。
这种感觉在今日的誓师之后,更加浓重了。
不是因为陛下有多么心机深沉、老谋深算,而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有一种让人捉摸不定的感觉。
他的很多行为、很多话和奏章上的很多朱批都是秦桧完全不能理解的。
在真真切切地看到之前,秦桧完全没料到皇帝居然会那样想。
根本没有任何征兆和道理。
秦桧的也曾按照奏章上的朱批,尝试着适应过皇帝天马行空般的想法,可无论怎么适应,见到下一封奏章时总是会愕然……
“父亲?”
秦禧试探的声音从一旁传来,秦桧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失神好久了。
“唉……”
他望着积累起来的奏章,幽幽一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不仅是积压的那些奏章和公务,右相大人发现,皇帝的各种反应都成了他的心魔。
只要一闲着没事,秦桧就会试图揣测皇帝的想法。
关键是还猜不对。
“明日一早,你随为父把这些奏章带到中书省去。”秦桧沉声道。
“是,父亲。”秦禧急忙应声。
秦桧知道,奏章拖着不是事,一直揣摩皇帝的想法也不是事,眼前的局面似乎成了困境。
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做出改变了。
……
吴国。
安详富庶如天堂的吴都中,来自朝廷和各国的商贾往来如流水,上好的斑斓吴锦从这里发往大乾各地。
商业发达,八方往来,也意味着消息灵通。
可就算是信鸽,从大乾京城飞到这里来也得需要七八天的时间,若稍稍有些意外,飞个十多天都够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