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更离谱。
什么大元帅口味独特,那位“毛毛虫”黏侍郎喜欢的长毛大汉,其实都是从他府上出去的,只不过两人用的地方不同。
什么某个令尹其实最喜欢庙里的小尼姑,所以才建了那么多佛寺,除了要弘扬佛法之外,还有别的心思。
什么某个胖子最喜欢金子,连平日里用的东西、一块睡觉的人都要抹上金粉,所以才收那么多钱。
还有什么某宰相其实不喜女色,而是有另外什么癖好,并不是他在外面养了几十个儿子女儿……当然,最后这一条不排除是某人为了自证清白而放出去的消息。
这次与上次不同,上次李乾还只是写了部分官员的一些窝囊事,整体上还处于收敛状态,但如今让城中百姓来写,那就没有收敛了。
基本上大家看谁不爽,谁的黑料就多,谁的谣言有趣,谁的黑料就多……
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受到了波及,连跑去荥阳、汴州赈灾的和珅、严嵩都没跑得了。
一时间京城中人心动荡,百姓们倒是找着了乐子,但诸多官员们却都陷入了一种矛盾的心态之中。
一方面,往日里高高在上的上司们、一本正经的同僚们,如今竟然都有小道消息传出来,众人心中暗暗欣喜。
但另一方面,关于自己的谣言也有随时可能被传出去,整日也有种惴惴不安的心情。
所以总体来说,是痛并快乐的。
皇城。
皇宫中的衙门有两个非常大的分界线。
位于内朝的两个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办公地点分别是文渊阁和东阁,这两个地方非常简陋。
因为它们设计之初,就不是为了给大臣作为办公地点来用的。
而在外朝皇城中的诸多衙门就不一样了。
无论是六部、五寺,还是诸多禁军的办公场所,甚至太仆寺的马,光禄寺的猪,说不定都比内朝两省的办公居住条件好。
礼部衙门中,祠祭司的值房今日格外热闹。
祠祭司郎中跑去精膳司商谈公务,大厅中只留下一干主事和吏员。
左右无事,众人便小声地凑在一块,讨论起近些日子疯传的各种流言来。
“唉?你们说,咱们宋部堂也真有门路,为啥就他能找到那么精壮的汉子呢!”一个小吏压低声音,满脸兴奋地道。
“你傻呀!”另外一个小吏忍不住道:“不是都说了吗?这些汉子都是从大元帅府上出去的。”
“你看大元帅那样,不就是咱们部堂最喜欢的吗?”
“难不成大元帅也参与进去了?”最开始说话的那小吏一脸惊恐,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重量级消息。
“那是当然,说不定还有秦相呢……”
一旁的主事经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