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让两位卿家单独支撑着户部和礼部确实有些失妥……”
李乾若有所思地道:“前几日朕之所以想再等等,是因为会试就在眼前,不能分心。”
“但昨日考生入场后,朕才发现此事也牵扯不了多少精力,所以廷推之事也不必因此延误。”
话到这里,李乾终于把前几天自己在朝会上说的话圆了回去,别的大臣再想找这个漏洞已经不行了。
李乾转头望向吏部的王亶望:“王侍郎,吏部尽快拿出一份候选官员的名单来,交给朕和中书门下过目,择一良辰廷推吧!”
王亶望出列应道:“是,陛下。”
……
廷推其实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甚至还有官员将其称为会推大典。
当然,廷推宰相、尚书仆射的时候叫大典,推选个小侍郎就算了吧。
与廷议、廷鞫不同,这个廷推不需要皇帝出席。
不只是皇帝,曾经六部还想把左右宰相、中书、门下的所有官员都列在禁止名单中,不让他们出席廷推,或者说与内朝无关的廷推,内朝官员不用列席其中。
因为外朝的官员多,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外朝官出缺,然后廷推,这时候内朝官在这里指指点点,实在是让他们犯别扭。
不过最终六部的这个愿望还是没达成,没能把内朝官员剔除出部分廷推。
在停推前的数日,吏部就会拟定好候选官员的名单,一个职位的候选人在七个到十个不等。
最后这个名单会被送往内朝,得到了皇帝和中书省的认可,经过门下省的审核之后,再给吏部返回来。
随后吏部再行文各部,以书面形式提前通知需要参加廷推的每个官员,告诉他们廷推的时间、地点。
此外,为了保证大人们能提前有个准备,随着通知文书一起送到的还有候补官员的名单,以及他们的籍贯、履历。
当然,后者只能算是附赠品,不能放在明面上。
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廷推就要开始了。
此外别以为皇帝不能参加廷推,就是去打酱油了,实际上皇帝在其中扮演的是最后的角色,有最终的决定权。
廷推一般会选出两到三名官员,一名正推、一到两名陪推,得出的结果要呈送皇帝,由他在这几人之间选出最终结果。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而且如果皇帝对选出来的这几人都不满意,他也有否定权,简单来说就是打回去重推,而且这个打回还没有次数限制,只要他一直不满意就一直可以打回。
当然,这样的权力也会受到限制。
李乾虽然能打回推选的结果,但却无法决定推选的结果,比如说他特别重视张三,把除了张三之外的人都打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