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说说看,那边是什么情形?”
贾瑞正色道:“不大好么。”
“不大好?”贾珍听了心头有些失望:“难不成真是年景不好,庄子里欠收?”
“这倒不是。我也问清楚了,这几年来辽阳那边年景都好,并没有灾祸,年年都是丰收呢。”
“那……是那乌进孝那老砍头经营不善亏空了?”
“呵呵,方圆百里,谁不知道乌家是一等一会算计的?”
“那到是怎么不好?瑞哥儿你就别掖着藏着吊大哥胃口了,快告诉于我知吧!”贾珍崩溃了。
“大哥,你那九处庄子,我都使人走访了,有三个还是我亲自勘察的,确是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那是乌进孝他们贪墨了去?好兄弟,你就快说吧!”贾珍已经等不急了。
“咳咳,大哥,你听我慢慢说啊。”贾瑞说完看了看厅里伺候的丫鬟。
“把茶留下便下去吧,这里不用你们伺候了。”贾珍说道。
“是,老爷。”
众人退下,贾瑞才说道:“北边的年景我大致问了一回,这十几年说不上连年风调雨顺,也没有什么大灾荒,不过有时候略旱一些收成要少两三成罢了。”
“哦!乌进孝这老砍头果然是跟我打擂台!
隔一年报上来倒是要旱一年或涝半载,原来都是糊弄鬼的!
果然是看我对他们宽厚惯了又不去监察,居然做些监守自盗的勾当!
却不知他家底有多少银子了?”
“这家里有多少银子可没个具体数字……”贾瑞有些为难的说道:
“毕竟财不外漏不是?不过乌进孝的大宅子修得可是大气,加上一个园子,竟比宁国府也不小!”
“果然如此?”
“大哥若是不信自己去看看便知。他手下家丁打手就有五六十人,想是家里也过得颇为富裕的。”
贾珍不由吸了一口气:宁国府这么大,真正府中的丫鬟婆子和小厮加一起不过也就二百余人,乌进孝不过一个庄头,打手就五六十号人?
贾瑞又接着说道:“珍大哥,辽阳有你九个庄子,一百二十余顷田地,这是临行前你给我的数字,可你知道,挂在宁府名下的土地有多少吗?”
“难不成是这群雷劈的居然把庄子上的土地偷卖了去?”贾珍闻言皱眉道。
“非也!只粗略一算,如今挂在宁国府名下的土地共有二百八十顷!”
“咦!”贾珍不由得深吸一口气:这个数字实在有些触目惊心了。
作为国公后人,宁荣二府的农庄土地都有不纳粮的特权,而为了钻这个空子,自然有许多人想尽办法将田地挂靠在宁荣二府门下以逃避赋税,可没想到这个数字居然恐怖如斯!而且这些是是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