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表情风云变幻的对方阵营,于闲信心满满。
这就是战术!
如果按照对方说的来,所谓的研讨会主线是针对奇翼龙化石的探讨,于闲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能处于被动回应地位,肯定会被问出破绽。
《学霸文献库》厉害归厉害,毕竟更倾向于纸面知识,写作流程和操作细节都是于闲欠缺的,架不住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们刻意刁钻提问。
所以有了当前战术,开场根本不跟他们聊奇翼龙,直接把话题丢到长臂浑元龙上来。
在魔鬼蛙出现后,古生物圈子里根本没有“长臂浑元龙”这个物种,也就没人能在这方面超越于闲的理解。
如此重磅的消息,抛出绝对能在巨大程度上吸引注意,甚至扭曲后边新闻媒体预定的报道重心。
果不其然,吴千山和其他教授嗅到了突破性学术成果的契机。
能拿到这份化石,哪怕只是借过来看看,都可能写出相当有贡献的论文。
尤其吴千山和身边的博士生秘书,他们的研究团队近期课题本就指向于史前鸟类演化。
“于闲…同学。”吴千山咽了口唾沫,“单凭照片没法确定,甚至有作假的可能,得让我们看看实物才能定夺。”
另一位教授接话,“是的,我们有设备,也有相关的知识,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推进古生物研究的发展,免得于同学闹出乌龙。”
“不劳你们费心了,化石我已经捐给国家博物馆,描述论文投稿到《天仪博物》编辑部。”
“这…”
吴千山瞪大眼睛。
从5月于闲在毕业考核现场拿出奇翼龙化石、到7月于闲的一大堆相关论文发表,中间间隔的短短时间已经很离谱了…
怎么可能又在同一个月份发现并写完新物种的论文?!
吴千山刚想质疑,于闲再度开口。
“对了,我把第二篇论文和相关研究报告交给北府研究所,《历史钩沉》编辑部初步审阅通过。”
“怎么可能?!”
原本严肃沉寂的研讨会一时躁动起来,不仅是讲台上的吴千山等人,阶梯教室后边旁听的优秀学生也坐不住了。
能到这儿来听课的大多是硕士以上学位,是檀香大学古生物学院的优秀学员。
他们当然清楚《天仪博物》、《历史钩沉》两个期刊的分量,影响因子比檀香大学学报高出多倍。
同一个月份在两个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要说吴千山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没准也能做到。
学生们惊讶于这份成果的强大,吴千山则是很快从惊讶转为面如土色。
他们之前还在质疑化石照片有虚假的可能,于闲反手直接说化石已经捐给国家博物馆了。
国家博物